昨天在公司组织了一场培训,通过两个细节,发现大家的参与感不强,“被动参与”的心态占据主流地位,“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足。
细节一:大家都喜欢坐在后排。培训形式是现场培训,从大家入场之后选择座次的情况来看,所有人都拼命往后“躲”,把视听效果最好的前排都闪出来了。从情感上我能理解这种心态,一方面大家是想把好位置留给领导,二方面在我已经给大家阐述了领导不参会、已经到了“恳请”大家往前坐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步步退让”的原因,是压根没有听课学习的想法,大家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都想点个卯之后就找机会溜了。
细节二:没有人提问。本次培训内容分三个方面,每一项内容结束之后安排了提问环节,目的是给参训者发问的机会,解答自己关于受训内容的疑惑。可是在授课专家讲完之后,除了我自己提了几个问题之外,没有人提问。原因可能是没有认真听,没有认真思考,就提不出问题,也可能有问题但不好意思当众表达,再者,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领导都没在现场,没必要出这个头。
通过这件小事,我的思考是:
1.不论在什么场合,大方、端正,是最起码的处事姿态。后退、躲、逃,都是最下等的策略,任何时候,“真诚地去面对”都是最好的应对方案。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每次上课大家都提前去占位子,但不是占第一排第二排这种距离老师最近的位子,而是中间的位子,既能听清讲课内容,又不至于太显眼老被提问。这种一听课就后退的“劣根性”从学生时代就种下了,但事实上,听课也好,接受培训也好,都是很好的提升机会,我们应该守着“学东西”这个目标,怎么方便怎么来。
2.当我们有“主人翁”意识的时候,才会有参与意识。我之所以想在培训结尾提出问题,一方面是想给大家做个示范,让大家积极发问,另一方面,这次培训确实是我的“主场”,在这场培训中,我是有主人翁意识的,希望把培训办好,希望大家能通过培训受益受启发,并且有种希望大家称赞这次培训的小小虚荣心。所以,当我们觉得某件事跟自己“强相关”的时候,一定会付出时间、精力和热忱,让这件事跟自己的关联更紧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