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并不想去写东西来记录所谓自己的心情心事,但奈何,若不给心里的这些话语与感受一个释放的机会,他们恐怕会长久萦绕于我脑海中,搅得我睡不好,那就索性起来洗个澡写一写,也算是对自己这一阶段的总结,我也能够预想到后文会是极其杂乱且无条理的心情释放,不过也未尝不可,写得尽兴便好。
上个月的这时候,我曾问自己:“自己这辈子是不是就这么完蛋了?”现在想来,这个问题问得极其天真、幼稚,充分反映出了我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无知与冲动。不过谁又能没有这么一个时间段呢?迷茫、空虚、左右不逢源,碰上个救命稻草就紧抓不放,搞得好像丢了这个以后一辈子就不用过了一样。不过,如果回想以往中学时期的经历,这样的想法也未尝不能理解。中学时期的我不也是日常“这辈子完了”——这次考试没考好,哎,这辈子完了;被老师批评叫家长,哎,这辈子完了;做题做不出来,哎,这辈子完了;高考考崩,哎,这辈子完了……这类例子比比皆是,不得不感慨自己内心的敏感与脆弱,而后来的种种事实也一直在“事与愿违”——这辈子完了吗?不,我这不也活得好好的嘛?哎呀不对,又觉得这辈子好像完了……不过结合这个月以来,或者说这近半年以来的“这辈子完了”的经历以及过程中看的书、思考的问题来看,我斗胆猜测,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源自一个根本问题——无知。再详细一点——因为无知而产生的矫情心理。
为啥这么说呢?我想可以从头一点一点推理。就从愤怒和悲伤的情绪开始吧,这种情绪的产生,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之所以觉得无能,是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如万丈深渊一般的落差。而这种落差产生的原因有二:其一,目标太高,超出了可承受范围;其二,个人实力太差,又不得进步。目标太高,那是对自己和对周围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够,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一切就应该轻松顺从自己的心,这是一种无知;个人实力太差不是大问题,关键问题则在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实力太差,反而为自己的所谓“鹤立鸡群”而洋洋得意,若不能正视自己,必然不得进步,那这也是一种无知。因为自己的无知,让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永远囚禁在一个小小的牢笼当中,从来没有生长的机会,但外面的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无知就停止运作,反而更是加足了马力持续发展,这势必会出现一些自己的认知层面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为什么这个人怎么怎么样,为什么机会从来都没有落到我这里,为什么我这么有能力却被埋没,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她她却不喜欢我之类。而当事实与认知结构产生了冲突,我们无法从思维体系当中形成一个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结构来解释这一事实,那么日常的“这辈子完了”,又叫做“想不开”,也就出现了。恩恩,一切就是这么的顺理成章。
其实要化解上述问题也很简单,只要从问题本身出发便好。首先我们的问题是“事实与认知结构冲突,无法用现有思维逻辑来解释”,很明显有两种解决方法。其一是改变事实,其二就是改变认知结构。考虑到如果事实能轻而易举改变了的话,我们也不会那么悲伤,所以第一个路仅存在于美好的理想当中,忽略不考虑。那么就只剩下唯一的解决方案——改变认知结构。
可能到这里进度有些急,大概应该先解释一下这个认知结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应该不是很准确的科学词汇,不过是我为了便与表达而“造”的这么一个词汇。我对它的理解就是:因从小到大受过的教育、看过的书、考虑过的问题的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惯性的思考问题的体系。就比如我们知识层面中的“1+1=2”、“勾三股四弦五”,可以在我们碰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被第一时间调用出来。但需要改变的反而不是这一部分,而是更为复杂、更难以解释清楚的那一部分——思考社会问题的结构体系。
这一部分的体系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我们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这算是一个“社会问题”产生。而我们的体系开始瞬时间运作——“你应该道歉请求原谅”,这过程可能只有0.001秒,最后结果就是一句“对不起”,化解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的体系运作方式都是如此,有的人瞬间运作之后产生的结果会是——“脚怎么放的啊,是不是有毛病!”至于结果如何我们也都懂……
上面的例子只不过是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情况,比这复杂得多的、影响更严重的事情也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比如日常的考试成绩不好、失恋、失业、闹矛盾等等,我们都需要这种体系来为我们思考解决方案。而不同的体系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愈挫愈勇,勤勉奋进,最终攻坚克难走上人生巅峰;而有的人却沉湎于此,萎靡不振,觉得“这辈子完了”……说到这里,我想也就清楚意识到了所有的悲伤、愤怒的化解,实际上都与这个思考问题的体系挂钩。若是体系作用得好,便是跨过一道坎走得更高更远;作用得不好或是完全失灵,那就等着完蛋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思考问题的体系要咋改啊?
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叫做——“我不能改变现实,但我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这句话看似是一句无力的鸡汤专用句,但其实是解决问题的要点所在。从这句话出发,我们的问题就由“如何改变自己思考社会问题的体系”变成了“如何改变自己面对坏事时候的态度”了,看起来倒是变得简单了许多。但是,又想到,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懂得这句话蕴含的道理,但真正能改变自己态度的人依然是少数。这就又成了“道理我都懂,可我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到这个时候不妨听一听先贤们的典籍当中所说的话。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圣经》的《创世纪》中的第4章第6节所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我想大概是,你若做事情做的够好,得上帝的喜悦,又怎会不受悦纳;但你若事情做的不好,那必然会遭受失败、屈辱等“罪过”,它们必缠绕你,而你却要尽一切所能去降服它们。咦,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那么问题继续顺着这句话推理的话,我们做事情无非是两种结果:一是行的好,则蒙悦纳;二是行的不好,则遭罪过,然后需要降服。可以看出来,第二个结果其实就是我们的问题“如何改变自己面对坏事时候的态度”的陈述形式。那么再继续推理,我们的问题就成了“如何不要把事情做坏”,亦或者变成“如何把事情做好”了。
如何把事情做好?这个我不得而知,而作为当事人应该最清楚。不过,若是真的能一步一步从最原始的“这辈子完蛋了”的问题推到这里来,这个问题想必已在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敲了这么一大堆,我觉得其实还是没能完全表达和宣泄内心中存留的想法,或者说不过冰山一角。但万幸,前面的内容还算是近似“符合逻辑”,看起来“有理有据”,这也算一个欣慰的事了。现在想来,一个好处便是以后不大可能去认为自己“这辈子完了”。
也对,这辈子还长着呢,哪有那么容易就完了呢?
写了一些,得到了情绪宣泄后,终于有些困意,还是去睡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