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基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曾是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主任、教授;他的学生遍布全球各洲。
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学生,比如:胡坤、薛伟、徐维聆、陈允、柴亮、陈曦、李传韵、杨天娲等。
他是电影《和你在一起》剧中小提琴教授的生活原型。
林教授对于小提琴教学的理念,可以说是超前的,担忧是科学务实的,在他的金玉良言中, 深深体会到生活中的点滴凝聚萃取出的经验在教学中是十足的珍贵!
1 对学生来讲,哪一方面的学习或感受是最重要的?
林耀基:“我总对学生说他们应该有三个老师,大自然、生活和历史。
学琴也是哲学,哲学就是要把对大自然的感受归纳起来,这是条真理,我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律的东西。
所以光是拉小提琴是不够的,他把小提琴作为一种参考,去观察世界,再通过小提琴去表现世界。所以他需要跟大自然很好地去交流,不管来自大自然还是生活、意识。
所以我讲有三个高度,一个是大自然高度,一个是生活的高度,一个是历史的高度,去理解作品,去表现作品。”
2现在孩子们学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林耀基:“重复错误,练琴盲目,不得要领。
我小时候学琴比较晚,因为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学琴,没有按照规律走。
我们那时候看一个演奏家是先学外表,而不是学本质的东西。比如说手的高低呀,外表的姿势呀,这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脑子,了解不了解琴的规律。不按照规律办事完全是一种主观的、不科学的方法呀,那也是学不好的。
我们现在很多学生会犯一个毛病,就是不够科学的练琴。一个东西重复很多次,但并没有把不好的东西取出来。就好像我们吃饭不能容忍有个苍蝇在里面一样,音不准重复10个钟头不是坏了吗?
一筐水果里面有两个坏的,如果你不拿出来,那么过两天就全变坏了。所以我说要向生活学习,生活告诉我不能同流合污,不能污染自己的耳朵,不好的我就把它排除。 ”
林教授的教学方法灵动科学,对每个动作的推敲几乎到了极致的地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生活中体会美是如此重要,只是单纯的教技术,学习者就只是学到了一个外壳,首先教学者自身具备这种对美的感受,对生活的领悟。
用生活的种子去赋能滋养音乐,人的状态也会慢慢变的有生机,音乐才会有所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