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我经常去图书馆。在那里,我幻想着有朝一日阅尽各个领域的书籍。
大学毕业,我去过很多书店,书美,味香,音乐动人。
如今,家里的书架上堆放了上百本书,再多点,就得买个大 House 了。
那一年,我买了 Kindle,墨水屏是真香,特别是泡面的时候。
那些年,我在微信读书里关注了各种各样的书,最后,我办了无限阅读卡。
说了这么多,你以为我要说自己很爱书吗?不,在下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我只是喜欢拥有书的感觉。置身图书馆,就拥有了整个图书馆,那书架上的一本本书,仿佛下一个瞬间就要飞奔进我的大脑。我欲一念览群书 ,梦醒却是空悠悠。悟空一念到灵山,唐僧取经十四载。读书哪有捷径,学习怎能投机。
九年前,一位朋友说等有钱了就雇人给自己读书,我也心向往之。没过几年,有了得到听书,类似的产品现如今也很多,如樊登读书、各类FM听书等。用过很多产品,也听过不少书,最后还是放弃了。书还得自己读,别人解说再好,那也是别人的,如同吃饭一样,自己吃才能饱。这期间,还流行过一段时间的思维导图式读书,以为看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就等同于读完此书了,那和看完菜单就饱了,有啥区别。一些人通过宣扬自己一年读几百本书来割韭菜,市面上甚至于出现了量子波动速读,真是人类迷惑行为。想要读书的人很多,想要不看而懂的人也很多,也许未来随着脑机接口的发展,真的可以习得传说中的灌顶大法,一键把知识下载到脑中。当然了,知识不代表智慧,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抽取出知识,要将知识相互关联相对容易,但是机器诞生真正的智慧,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也可能是无尽之路。
说回读书,当初我梦想一朝读遍各领域的书,隔了许多年,也是一场空,直到最近两年,才真正有所行动。2020 年我加入 Scalers 的社群,开始跟着他一起读书。目前已经参加了四期读书活动,分别是「毛选」、「管理学」、「历史学」、「保险学」专题,未来还会有法律、哲学等专题读书活动。每年三个领域,十年就是三十个领域,想想,就有些飘了。
读「毛选」,重新了解了一遍近代史,同时也看了不少相关的电影,带着知识看电影,那体验真是前所未有的棒。如今看政府报告,听官方发言,观革命剧,倍感亲切。如果此时的我回到大学,大概会积极入党,当然,不入,也会健康工作五十年,为祖国做贡献。
读「管理学」,我明白了贡献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以前总想躺着赚钱,梦想早日退休,而今想的是希望一生做有价值的工作。前段时间,领导问我想不想从纯技术开发向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转变,我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如果没读管理学,大概我是没勇气去接纳的。
读「历史学」,主要围绕明朝的历史,以《明朝那些事儿》+《剑桥中华明代史》为主,涉及明朝的文化、哲学、经济、战争、外交等方面,我第一次记住了一个朝代所有的皇帝名字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再看明代相关的书籍和电视剧,也会更有感觉。某次和同事聊起明代,自己也能侃侃而谈,相谈甚欢。
如今正在读「保险学」,这个专题很有实用价值,读完之后,对于保险的价值、购买什么样的保险等会有清晰的认知,有时候也真的会想,学好保险学,等中年危机了,卖保险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兼职卖保险也是可以的。当下,国人的保险意识还不够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市场还是很庞大的,买保险是早晚的事儿,只是买什么、怎么买的问题了。
我看或者不看,书都在那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缓缓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