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十四篇·高祖所属·守洛阳建帝都·平侯·将军工师喜

第三十四篇·高祖所属·守洛阳建帝都·平侯·将军工师喜

作者: 山中打柴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06:47 被阅读6次

平县,按照史书所载:

平县故城,在孟津县东,汉髙祖六年封工师喜,为平侯。后为平县,属河南郡。《大清一统志》

关于这里引用的《大清一统志》需要说明一下,此书是清代官修地理志,也是目前中国古代相对而言最完善的地理总志,所以其权威性还是很不错的。

如此,按照这里的叙述,平县在孟津县东,是汉初之时的平侯国演变而来,归属河南郡。

而平侯国的第一任国主,便是大汉开国功侯工师喜。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鉴于《史记》中记载的平侯是叫做沛嘉,而《汉书》中则记载的是工师喜。

所以,笔者还得参照其他资料来对比,如下内容:

工师氏,姓氏辨证曰:其先出自古官治木者,以官为氏,汉有平悼侯工师喜,子靖侯奴孙执嗣。《续通治·氏族畧》

工师喜史作沛嘉《前汉书》

如上所示,工师氏是一个以官名为姓氏的家族,在汉代有平侯工师喜。

再按照下面的记载,沛嘉就是工师喜,如此,既然历代学者在考证后,都认为平侯就是工师喜,那笔者在找不到其他资料的情况下,也就勉强以《汉书》中的为准。

兵初起,以舍人从击秦。《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按照这里的记载,工师喜从刘邦起兵之初就开始追随刘邦,并以舍人的身份作为刘邦的亲信。

虽然没有强调说工师喜就是在沛县开始跟从的,但是按照《史记》中记载的“沛嘉”这个名字。很显然太史公是没有可能无中生有的。沛字应该是和沛县有关,而嘉字,则有可能是寓意工师喜功劳大,为刘邦所喜,有嘉奖的意思,当然,也只是有可能。

另外,工师喜,是曾经担任工师这种官位之人的后裔,且工师又是负责管理工程建造及其他工匠的职务。所以,再按照古代技艺之人一般都是父传子的习惯,那么在理论上,工师喜应该也算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懂得工程方面的特殊人才。

所以,综合这些内容,简单推算一下,工师喜应该是六国之中某国担任工师职务的人。因为六国在十年内相继破灭,所以工师喜便从此流落他乡,而后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沛县,遂认识了刘邦。由此,在刘邦率众于沛县起义的时候,便加入到了刘邦麾下,而刘邦又是爱才之人,所以自然是重视工师喜的到来,便将其和樊哙等亲近之人一般对待,封其为舍人。

虽然,上述纯属推算,但是结合一些细节,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之,在其后工师喜就是如此一直跟随刘邦攻伐秦国,直到最后灭秦。

以郎中入汉。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一年,刘邦成为汉王,而工师喜则是成为了郎中,随刘邦去汉中。很显然,这里的工师喜还是作为刘邦的亲近之人,一直在刘邦身边。

以将军定诸侯,守洛阳,功侯,比费侯贺,千三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上述,便是工师喜之后到封侯的所有记录。

先看第一句,以将军定诸侯,说明在楚汉时期,工师喜已经是将军级别的人物了,而后没有更详细的功绩,只是单纯的一句定诸侯,守洛阳。

那么分开来看,再结合工师喜的特殊身份,他善于工程建设,所以一直在刘邦身边应该是作为内政人员的存在,负责汉军在作战期间有关工程方面的工作。而后守洛阳,也就是楚汉时期的雒阳,汉初的首都。

再按照后来刘邦想要立都洛阳的结果来看,当时刘邦应该是特令工师喜坐镇洛阳,进行前期的修缮工作,以为后来的正式建都而奠定基础。

当然,后来在娄敬的劝说下改国都为长安,那就是后话了。

总之,此时的工师喜是作为工程方面的人才,一直为刘邦所重用。

至于其后的功比费侯陈贺。

陈贺笔者之前写过,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这里就简单说一下,此人是刘邦麾下的一员大将,在攻秦期间是作为左司马负责全军的指挥作战。而后在大将军韩信攻伐诸侯期间,陈贺被调往到大将军麾下担任作战将领,其后因为陈贺的卓越表现,遂被大将军韩信任命为右军总指挥,在垓下,与大将军韩信、左军总指挥孔聚一同攻灭项羽的最后一支主力,可谓战功赫赫。

所以,既然工师喜能够堪比陈贺的功绩,那就说明在楚汉相争时期,工师喜的作用不比陈贺的小,故而,唯一的可能就是,工师喜应该在某些特殊战役中做出过突出贡献。

另外,坐镇河南郡,守卫洛阳,也可看出刘邦对于工师喜的信任。

六年六月丁亥,悼侯沛嘉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六年六月丁亥日,工师喜受封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十二年,靖侯奴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十一年,工师喜病逝,汉庭为其谥号,悼侯。

悼: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逸周书》

以上,就是平侯工师喜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十四篇·高祖所属·守洛阳建帝都·平侯·将军工师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w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