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学以来我接触的比较令人头疼的孩子。课堂听讲不专注,作业偷工减料,课堂笔记要么不知道记什么,要么书写潦草,几乎没见他主动举手回答过问题。
对于教过初中现在又教小学的我来说,小学和初中最大的不同或许在于小学老师尽全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当然,这话不是说初中老师不关注全体,而是说从初中开始,社会各界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度会更高。因此,如果说小学老师更注重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的话,初中老师可能更过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以,对于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我竭尽全力挽救。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未来;培养好一个孩子就等于培养一个家庭的未来。这是我的天职。
但对于他老说,开学两周进步速度缓慢,我很着急。
我试过多种方法表扬他:
“这节课,同学甲认真听讲了,他能跟上大家的步伐。老师看到了他的进步。”
“他今天的作业做得比昨天有进步,偷工减料的量少了,字体稍微工整了。我们大家相信他一定还会有新的进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学甲今天又进步了。”
……
我采用寻找他的闪光点的方法促使他转变。确实,他有转变,但真的速度很慢。“教育是慢的艺术”,我告诉自己,我坚信他能有新的转变,只要我持续不断地关注,只要他自己不放弃自己。
随着班级学生和老师对他的肯定,他初入班时脸上那尴尬的表情逐渐被稍微的自信慢慢代替。他的白短袖开始越来越干净。
周五上课,当我再次去关注他时,我内心一阵欢喜:“这孩子,今天脸上的笑容比昨天灿烂多了,自信程度也多了,甚至,你看不到他的那种尴尬。”忍不住,我走到他身边想探寻其中的原因。我坚信一朵花的盛开,只要有足够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上午第一节课的他和昨天相比进步明显,那适宜的温度除了平时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到底发生了什么?”
走到他身边,当我去看他的课本时,我一下子疑惑了:“这孩子,前天在课文左边记的课堂笔记都是用黑色的笔,书写潦草,字体很大。今天课文右边的笔记却用蓝笔,字体明显娟秀,工整。谁帮他写了?莫非昨晚他们小组的同学拿错课本了?”疑惑归疑惑,但绝不能信口开河。我断定,他今天的变化一定与他书上那娟秀的字有关。那又是谁呢?
“能告诉老师,你书上右边的字是谁写的吗?”我试探地问。
“我妈看我写的字差,她帮我写的。”这孩子的声音很小,甚至有些不好意思,但又难以掩饰他内心的自豪与喜悦。
“你有一位好妈妈!你妈妈一定是在为你作出榜样。你读懂妈妈的心意了吗?”我引导他。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节课,他课堂听讲一直都格外专注、认真;那节课,他的课堂笔记也用上了蓝色钢笔,且字迹工整了很多,字体也小了很多;那节课,他没有再和同桌小声说话,没有再做小动作。
那节课,我断定:只要他将本节课听讲时的优点坚持下去,他一定也能成为优秀学生中的一员。
上完课,我忍不住把他课本左右两面的书写内容拍了下来,一面是这位孩子写的,一面是他妈妈写的。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这位孩子身上,我更坚信了那句话的正确性。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独一无二的孤本。哪位做父母的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呢?或许有太多的时候,我们苦恼孩子不听话,对孩子不好好学习感到焦心,甚至还想着给孩子去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等等。但后来,我们却发现我们的这些努力都收效甚微。
想起了多年前在一次培训时,县进修学校的李天立校长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家长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成为优秀。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时,听到这句话时,我家的老大正处在上八年级。可能是我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照顾老二的缘故,对老大无暇顾及。叛逆,心气浮躁,学习成绩下滑。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也是焦头烂额。怎么办?李校长的那句话在当时来说似乎给我注入了催化剂,那天的培训,其他内容我全不记得了,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反问自己: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并由此思考自己该怎样去为儿子做出榜样。
我决定自己先稳下心来,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的进步确实给孩子带来良性的引导,孩子也开始不动声色地为自己制定目标,并为此努力。高中普通班,重点班,前一二百名,前几十名。高招成绩出来时,孩子惊呼:“妈,我成绩出来了,考得还不错!”
与此同时,我在自己的专业成长方面也进步了一个又一个台阶,我以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我俩约定,我们共同努力,我、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们母子三人组成了所谓的成长共同体。
我继续耕耘在自己的三尺讲台,虽然日复一日,但我不敢懈怠每一天,我怕自己的懈怠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大学本科,研究生,儿子努力不止。我知道,他正稳扎稳打地朝着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考博努力;我知道,闺女也不是那种甘于落人后的人。我深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