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毛骗》终结篇里有一个角色叫“邵庄”,摸金校尉,通历史,晓《周易》,身怀《御世制人录》走天下,人送外号“邵大(半)仙”。在剧中,邵庄最常见的镜头是下棋,但不论和谁下,胜了一脸淡然,输了一笑而过。他从不跟人比,说打赌伤和气。唯一一次被迫与人打赌虽赌赢了,但最后他一声不吭,默默一笑假装无事发生。
导演李洪绸曾经在采访里说,“邵庄”这个角色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一般少有人做到但可以追求。我很能理解李洪绸的说法,但是细想一下,在当下的社会中,不争不抢,性情淡泊的“邵庄”式的人物真心不多,与之相左,大家明里暗里都在“比”。
从今天文章中害怕孩子输在人生大比武的赛场上的父母,到地铁上争分夺秒在做“日精进”,做“复盘”不断听书学习的上班族,再到日常学习至筋疲力尽还在努力增加特长的学生党,整个社会似乎都处在一种“比较——改变——比较——再改变”的氛围中,而随着这种比较而来的是“求进步”,“求成长”的焦虑感。大家的比较方法从原来的“跟别人比”,变成现在不仅要“跟别人比”还要“跟自己比”。
“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更好一点”这句对于一些人而言充满正能量的话,对于另外一部分人而言似乎成为了压在他们肩上的重石。比别人,发现比不过; 和自己比,发现自己原来也就是个了无生趣,平凡普通的人。于是有人索性不纠结,落地化身了“佛系人士”。
信息的爆炸使得我们在当下时代获取信息变得容易也变得困难。容易的是,我们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去了解我们以前从不了解的世界;难的是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信息。和前人相比,我们似乎进步了那么一点,但当前生活在同世纪的人似乎有了更多可以比较的类目。
媒体对于整个社会“竞争激烈”的强调,以及生于社会中的人对于这些“比较”,“竞争”的感知成为了一部分人焦虑的源头。大家都在进步,我不进步就等于退步。这句话在当下似乎成为了一种公知。从这个视角看过去,整个社会大约是——个体你追我赶,整体跑步前进的状态。这种“比较”状态带来的焦虑感正裹挟着整个社会。
今天,我们对这种“焦虑感”的好坏不予评价,但是得点出的一点是良性的社会结构中鼓励个体追求他们的进步成长,也当允许部分人选择“不是那么元气满满”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