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第一次抽烟,是在上小学的时候。
那时候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玩,看见大人抽烟,出于好奇,就每人从家里拿几根烟出来,聚在一起,躲在麦秆搭的棚里学大人抽烟。
接烟也是从那个时候学会的。一根接一根,把烟的的长长的,装模作样的吸。
每次抽完回家,都跟做贼似的,把嘴对在水龙头狠狠的冲几分钟,然后再大口大口的喝很多水,生怕家里人闻到味道。
我从家里拿的是龙泉烟,因为我爸都抽这个,没有别的。
现在这个牌子的烟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
后来小学升了初中,就再也没抽过烟了。
一是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二是抽烟确实我也感受不到什么乐趣
再加上母亲经常说父亲抽烟不好,潜意识里就觉得抽烟不好,也就再不抽了。
升了高中,班上有几个同学抽烟,晚自习下了以后都躲在学校厕所抽烟。到了高三,班上抽烟的同学越来越多,因为很多同学都住宿,在同一个宿舍,很容易被影响。我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奶奶给我做饭,某种角度上,也减少了对我的影响。
那个时候,很多人男生觉得抽烟很酷,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所以,很多人抽烟都是为了觉得酷而抽烟、为了成熟而抽烟。
十七八岁的年龄,都爱耍酷,装成熟。
我也爱!
但在抽烟这个事上,我有自己的想法,你们都认为抽烟很酷,成熟,那我就偏偏不抽烟,也一样要很酷,很成熟。
我在尝试着和他们不一样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酷,自己的成熟。
高中毕业了,大家各奔东西,去了不同的城市追求自己的大学梦。
我来到了青岛,还是依旧不抽烟。
大学暑假放假回家,高中的同学回去聚会,以前不抽烟的同学,在大学里也学会了抽烟。
在东街的老马大盘鸡,同学们聚了一桌,十几个人,除了女生不抽烟,其他的男同学们都点起了烟。
我去,突然被划入了女生的行列。但好在兄弟们都理解,让了我几次,我说不抽,就再也没勉强。
大学几年很快过去了,参加了工作,到现在,依然没有抽烟的习惯。
这也是我母亲最骄傲的地方之一,每次说起这事,就乐呵呵的,说他爸抽烟那么厉害,每天两包,到他这,还就不抽了,在外面几年,也没学抽烟,母亲这样说着,我听着心里也美滋滋的。
我最近一次抽烟,是在15年的5月份,高中的一哥们结婚,回老家参加他的婚礼。婚礼结束之后,几个高中的兄弟去KTV唱歌,难得聚一次,喝了点酒,兄弟给了跟烟,就点上了。其实我那不叫吸烟,用我们家乡话说,那叫“驴上香”,吸到嘴里就吐出来,完全不经过肺。
父亲年纪过了五十了,抽烟也越来越厉害,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抽烟,以前是一天一包,现在是一天两包,买烟从来不按包买,都是一次买好几条,一条20包。
母亲劝了不知多少次了,但一点效果都没有。我回到家的时候也经常说,给他说抽烟对人体有多么不好,上年纪了,身体不能和年轻时候比了,你现在的肺和正常人的都不一样,又举一些抽烟的人得病的例子,说了太多的话,也没什么用。
父亲好像也很明白,他也说我现在肺肯定就是黑的,我心里也清楚,但现在不抽烟还真不行。
听到这,我也不知道再说什么了,因为道理都懂,多说也无益。
其实道理我们都懂,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难怪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知与行的距离。
知道做不到,等不不知道。
身边有很多人抽烟,也有很多人说要戒烟,但最后戒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
有一种人,最容易戒烟成功,那就是鬼门关上走一遭的人。逃过这一劫后,再让他抽烟,他说什么都不会再抽。
但很多人,连再抽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很多人戒烟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为此付出的代价还不够,没有深入骨髓的体会到抽烟的危害。
人都有侥幸心理。
其实,抽烟与不抽烟,没有对错,我也从不拿这个来衡量一个人的好与不好,都是自己的选择。
自己的选的命,愿意接受就好。
到现在,我一直保持着不抽烟的习惯。我想,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母亲从小种在我骨髓里种下了“抽烟不好”这颗种子吧。
不抽烟,是不想让身边最亲的人接受二手烟的迫害。
不抽烟,是想给身边最亲的人更好的生活环境。
不抽烟,是想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谢谢母亲!
谢谢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