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悠悠历史长河中,孕育很多曾繁盛一时的都城。六朝古都,南有南京,北有邺城。邺城建成于春秋齐恒公,东汉末年袁绍被曹操击退,后建都立业。然后历经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均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邺城中最有名的建筑,就是邺城三台: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植的《铜雀台赋》就很好展示当年的壮阔精美。众所周知,邺城声名大操源于史上著名的邺城之战(东汉末年)。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重要的军事要塞,也不可避免的经历五次重要的邺城之战。按时间顺序例数以下邺城中的五次战役:
邺城遗址一、邺城之战(东汉末年,曹操攻取邺城)
官渡之战后,袁绍一蹶不振,病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三月,袁尚袁谭为了政权争夺起内讧,曹操趁机攻邺城。审配和苏由留守邺城,曹操进入邺城以南的洹水,苏由欲与曹操合谋,但是被审配发现。苏由不得不投诚曹操。
曹操通过垒土山、挖地道进入城内,一一被审配拦截。审配这个硬骨头不好啃,曹操无奈放缓进攻,留下曹洪继续围堵邺城,自己转而率曹军去切断邺城的粮草,当时武安县长尹楷驻扎在毛城,稳定了邺城的粮道运送。曹操就去打毛城,然后再攻打负责守备邯郸的沮鹄,迫使易阳县、涉县的长吏投降。自此,邺城孤立无援、四面楚歌,接下来就是围城打援。五月,曹操率军回到邺城,毁土山、挖地道,开凿壕沟,刚开始挖得很浅,为了麻痹审配,然后趁夜加班加点的深挖,引漳河入壕沟,将邺城围住隔断外界联系,城内饿死大半,哀嚎遍野。
袁尚得知后立即率军返回邺城相救。袁尚为了让审配得知城外形势,派李孚去邺城。李孚伪装一番,说是曹操派来的都督,设计告知审配救援情况后,让一部分百姓投降出城,自己也混入其中。而后袁尚和审配举火为信号,两人打算里应外合,击破曹军。但结果是袁尚和审配都被曹操溃败,审配被擒杀,袁尚仓皇出逃,曹军获得辎重等物。该战役曹操顺利进入冀州,大败袁氏势力。
审配的确是个人物,忠贞仁义。只是无奈袁氏内部分裂,被曹操利用,守城时也遭到侄子出卖,袁氏大势已去,此战走向很明显。
曹操剧照二、邺城之战(北魏时,尔朱荣大败葛荣)
北魏末年,拓跋氏建立的朝政腐败不堪,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致使北方六镇起兵作乱,北魏政权岌岌可危,乱世之中,横空出现两个人物---尔朱荣、葛荣。尔朱荣原是契胡部落的富N代,带着为数不多的人马直驱北魏政权中心,拥立皇族,对抗胡太后之流,杀百官,制造史上臭名远扬的“河阴之变”。葛荣,鲜卑人,原六镇之乱之一的怀朔将领,借六镇之乱,一路畅通无比,顺势做大做强,收编队伍人数更是达百万之多。两人终于到了交锋的时候,邺城正是作为军事要塞,葛荣野心可谓昭然若揭,想一举拿下邺城进而直指洛阳。
此时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尔朱荣早已派遣高欢前去葛荣军中劝服怀朔故旧,其中七个王的人马愿意归附。战前已做准备,借打乱葛荣内部团结。尔朱荣不愧是“战神”,深知兵贵神速的作战方法。他匆忙率七千精锐骑兵赶赴邺城,一人配两马匹,日夜轮换,快马加鞭。而此时葛荣正领着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到了太行山,问讯尔朱荣的兵马人数不屑一顾,狂笑不止,七千对三十万,他们是送羊入虎口?这点人,心里没点数吗?是的,尔朱荣心里有数,凭着自己作战实力的强大自信!他的兵马少,但是都是精兵强将,平时严苛的训练,以一敌百且军令严明。而且尔朱荣在兵器选择上,刀具改为袖棒类兵器,节省砍头颅的时间来加快作战进程。在战术上,尔朱荣先放烟幕弹,也就是将三人为一组,策马扬尘,造成人多势众的效果,迷惑对方为自己的军队争取战时。趁葛荣还未反应过来,尔朱荣让一队精锐骑兵从侧后包抄葛荣。再者,剩下的主力骑兵正面抗击敌军。尔朱荣已察觉葛荣的弱点,葛荣自诩兵多将广,作战时中规中矩,用“鹤翼型”包围敌方,想以人多力量大来歼灭。但正是葛荣的轻敌,他的兵马出现缝隙,尔朱荣与主力骑兵见缝就插,意在与侧后包抄的人马直捣“贼王”葛荣。正当葛荣还在畅想未来的时候,猝不及防的就被尔朱荣活抓!此战告捷,这次战役瓦解义军力量,六镇起义失败。
战役以少胜多,也成为了经典,而这个用兵如神的尔朱荣虽然在政治上犯傻,诟病太多,但是军事上的才能确实让人心服口服,他的部下猛将宇文泰、高欢、杨忠、李虎后来都成为了响当当的人物,他也可称为乱世枭雄了。
尔朱荣三、邺城之战(北齐灭亡)
公元550和556年,高欢后代和宇文泰后代(前面尔朱荣的部下高欢为北齐太祖,宇文泰为北周太祖)分别控制了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建立北齐和北周政权。于是,两个政权结下世仇,纠缠了几辈子。先说说北齐,高欢儿子高洋建立北齐,建都邺城,北齐6任高姓皇帝更迭统治,共28年,可以说是寿命很短的统治王朝了。主要还是每任皇帝昏庸无能、色令智昏,尤以高纬为甚,这个皇帝可以说是集残暴、变态、荒唐、无能于一身,“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讲的就是高纬把自己的妃子冯小怜在庄严的朝堂上“玉体横陈”供大臣观赏。至于北周,由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但实际掌权人是宇文护,宇文护也是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套路,发现老实厚道的新君都是扮猪吃老虎就杀了宇文觉,立宇文毓,同样的手段杀了宇文毓,立宇文邕。但是周武帝宇文邕比前面几位哥哥要聪明果敢,设计诛杀宇文护,掌控朝权。
这位霸气出色的皇帝早已了解北齐的昏庸的朝政,在“邙山之战”“河阴之战”的失败后,抓紧时机,一举歼灭北齐。于是公元576年,宇文邕再次发起“平阳之战”,取得胜利,此役攻击晋州,掐住北齐咽喉,消灭北齐大部分的主力,可以说是北齐已经大伤元气。高纬落荒而逃,竟然想投靠突厥。这个落难君主已然失去权力,北齐名存实亡。
高纬到了邺城后,不甘心如此亡国,找来斛律孝卿相助。斛律孝卿心底还是忠于国家,于是让高纬亲自去激励士兵,并嘱咐一定要慷慨激昂,言辞恳切,情绪悲恸。但是高纬这个无能的皇帝面对士兵竟忘了演讲的稿词,尴尬地大笑。场面一度冷场,将士们大失所望彻底心凉,无意奔赴战场。 高纬心知大势已去,但是贪心怕死,于是将皇位禅让给了八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却当太上皇,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于公元577年正月,周武帝率军破邺城,高纬又发挥逃跑技能,逃到了济州,又从济州日夜不行逃往青州,但是还是被追兵所俘,逃不过被诛杀的命运。至此北齐灭亡。这次邺城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役,主要是追杀北齐后主高纬,北齐的灭亡完全是自己作死的。兰陵王高长恭和大将军斛律光都是北周护国干将,但是被高纬疑心和听信奸臣杀害。北齐的覆灭就是咎由自取,周武帝也只是顺势推了一把。
高纬与冯小怜剧照四、邺城之战(北周时平叛)
公元580年,国仗杨平野心勃勃,与资历高威望重的尉迟迥有矛盾,于是设计逼迫这位军功赫赫的老将造反。
杨坚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六总管军队去邺城平叛尉迟迥部。尉迟迥可是从小跟着宇文泰上过战场厮杀,面对来追杀的军队毫不怯懦,布置三千人马埋伏野马岗下。但被宇文忻,孝宽的部下,仅用五百骑兵采用突袭战,歼灭成功,此时已展现宇文忻的才干。宇文忻一鼓作气还击退了草桥设下的拦截。十六日,尉迟迥准备用十三万的兵马,在邺城南,跟孝宽一决死战。孝宽听闻尉迟勤(尉迟迥之侄)先率三千骑兵赶往增援叔父,担心后续有更多援兵无力对抗,于是速战速决。尉迟迥年老仍亲自上战场,无疑给了军队莫大的信心,拼命厮杀终于击退孝宽。此时孝宽面临节节败退的急切情势,聪明鬼才宇文忻发现邺城数万的吃瓜群众观战得很过瘾,于是灵机一动,让监军高颎、长史李询转而射杀吃瓜群众来引起现场混乱。果然吃瓜群众被炮灰,场面一度混乱不堪,小机灵鬼宇文忻趁势大喊:“贼败矣”。孝宽士兵士气大振,竟然扭转的局面,把老狐狸尉迟迥急速逼退。老狐狸后被杀,尉迟家族也难逃一死。
此战是杨坚一派的胜利,次战役最精彩之处是宇文忻在弱势中懂得利用制造假环境扭转士兵的心理状态。原本老狐狸尉迟迥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无论从兵力、部属上占有优势,还利用自己年老不惧上战场来加强士兵的信念感,这也是玩心理的老手,却不想被一个毛头小子玩弄了。纯粹一场心理战啊,高手过招兵不刃血!
尉迟迥剧照五.邺城之战(未能平定安史之乱)
唐玄宗末年,唐朝的繁盛时期开始出现各类矛盾,矛盾激化,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变,史称“安史之乱”。公元758年,唐肃宗调集了九镇节度使,其中包括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李嗣业、鲁炅、季广琛、崔光远、许叔冀、董秦等强大阵容,围攻安庆绪驻守的邺城。几经较量,安庆绪被击退,求救史思明,史思明率军救邺城,后击败崔光远占魏州。然后按兵不动。
759年,李光弼提出建议,把兵力分散攻击魏州,可以快速逼退史思明,后续再各个击破,但遭到自以为是的监军鱼朝恩的拒绝。朝廷军队围攻邺城久攻不克,唐军军心开始涣散。史思明看此情况试探性地进攻,还阻截了唐军军粮运输。
三月,近六十万的唐军在安阳河北与史思明的五万精兵对战,李、王、许、鲁四方各自指挥,毫无头绪,作战混乱,竟久久未能击退区区五万的史军。郭子仪见机不妥,匆忙率军赶来对战,但刚好这个时候突然狂风大作,尘土飞扬,两方军队无奈退出。唐军南撤的时候,军心溃败,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郭子仪只领了部分军队在河阳等候。其他节度使,各自领着自己的兵回到本镇。六十万与五万兵力对战竟然如此潦草收场,奸诈的鱼朝恩把责任推卸给郭子仪,郭子仪后被剥夺了兵权。
这次溃败可以说很荒唐,首先皇帝疑心派不懂军事的监军捣乱;九大节度使各自指挥,没有统一战略部署,作战混乱;军心不稳,没有及时安抚,没有做好心理战。这次战役可以说是平叛安史之乱最失败的战役。
郭子仪古都邺城发生的战役已掩埋历史长河中,昔日群雄逐鹿,如今只剩遗址荒凉萧瑟。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几度夕阳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