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秋天,如果还没有听过李雪琴,似乎你就被抛弃到了宇宙的尽头。
是的,宇宙的尽头不是铁岭,也不是我们那个回不去的故乡。
而是,心中驱除不尽的孤独。
我们跟着时尚的大潮,听歌看戏,但如人饮冰,冷暖自知。
我们在听李雪琴的时候,都在听什么呢?
有人说李雪琴低俗,也有的人说李雪琴丧,也有人说李雪琴是扮猪吃虎……
我倒觉得年轻人可以走到舞台的中央,将那些老家伙们都掀翻,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已经受够了那些油腻的中年人爹味十足的站在舞台中央,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人生道理。
李雪琴多好,她并不刻意的分享,却将年轻人的生活,有滋有味的展现给我们看。
让我们笑,她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就是为了让我们笑。
北大才女只是标签,网红也是标签,脱口秀表演也是标签,但剥离了这些之后,一个愿意娱悦大众,一个愿意分享她的idea的年轻人,当真是值得听听的。
我一直以为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事情就是传统的话语权被打破了,年轻人多了很多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都被紧紧在捏在上了年纪的人手中。
他们往往惧怕新生的一切力量,也动用所有的关系去打压新生的力量,这也是改革创新一直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原因。
李雪琴只是出头的那一个,还有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他们迷茫,他们沉默,他们看不到光亮,也发不出一点声音。
时代的洪流向前,个人永远是被碾压的。
幸而,我们还能看见一个李雪琴,她披荆斩棘,利用传媒的力量,站在大家的面前。
我们在听李雪琴的时候,可以听听时代发展的大脉搏下个人的骚动,可以听听年轻女孩子的心声。
至于官媒评价的,她这样的选择是人尽其用而非人才错配,倒显得有点文过饰非。
高材生需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匹配呢?网红如果能传递价值观的话,那对北大这种一直强调思想性的学校,不是一件好事吗?
可是,高材生做网红为什么被大家鄙夷呢?
是我们的高材生错了,还是这个时代的网红错了?
成为网络名人,成为意见领袖,成为时代的风向标,打破传统媒体的一元叙述结构,李雪琴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现在还很难说,是好还是不好。
就像李子柒,成了网红,开始向海外输出价值观之后,她就不再是她自己了。
李雪琴,还能走多远呢?
当大家开始厌倦了那种大都市青年人的丧之后,是不是觉得人生还得忍耐,笑不出才是常态。
我们在听李雪琴的时候,真的是在听段子吗?
还是将平凡生活中的委屈和不甘,都用眼泪笑了出来……
附:李雪琴的表演方式松弛且接地气,笑料出其不意又耐人寻味……她的脱口秀不只是廉价笑料的堆叠,而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植入思考、传达观点,进而推动了脱口秀乃至整个喜剧行业的自我迭代 。(《中国青年报》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