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坦白讲,并没怎么看懂,可能是因为古文功底很差,对于中间神神叨叨的配乐念白或吟诵没有太多感觉。所以我也无法从古诗词的角度去写,一味地吹嘘或批评文字也没多大意思。
整部影片两小时,虽然没太看明白但多少也有一丢丢感想,都是细节。其中有一段是对叶的秘书的采访,她说了一个细节颇为有印象。她说叶在大陆会被大家当成神,而在台湾或外海大家是把她当人来看,叶在他们的周围人相处时还时常发发脾气闹闹别扭什么的。想一想定是很可爱。这就说到我们这仍然喜欢找一个神在头顶上以供仰望和崇拜的传统。想必如此说法年轻人不会同意、刺耳。所以我们就会完全转向镜像,从敬神到砸神无缝转换。说穿了不过是内里虚弱,需要找个靠山倚靠,或干脆放任自身的黑暗任其膨胀。
而叶先生身上另一个品质更让我觉得佩服。她的一个我不记得名字的朋友在影片里也这么说,她很平淡,平淡地接受和对待自己经历的沧桑岁月。诗词救了她的命。如此短短一句对她的评价也诉说了诗词对她的重要性。究其根源我依然觉得是任何一种根本性的东西才能真的使一个人武装到强大。叶先生中年丧女(大女儿夫妻因车祸不幸离世),如此打击也没有把她击倒,可见这是有真本事的人。
既有真本事又避免将谁推成神,这对于现今我们的大众来说仍然是个难以把握的事儿。本事要承认并且要认真向其学习,但绝对拒绝对个人的崇拜,“神坛”上的人也必须下来。总之电影是不错的好看的,但没有功底的人是看不懂的,不过受受熏陶也是不错的。因此若能爱上诗词诗歌那更是件好事儿。同样是老太太,我奶奶就是个普通的老太太,叶先生就是“叶先生”。叶先生当然是真材实料的大师,但是,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无性命之忧,不过各个方面更是比从前多元复杂。每个人应该明白任何人的成就不过是诸多方面的一项而已,要警惕受任何宣传性意识形态的蛊惑。尽量全面地看待和认识问题固然很难,但谁若是可以不断地学习不断清晰都会离大师越来越近。所谓的神一定是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但毁神也是需要有本事的,庸众的打砸抢是行不通的;同时,有本事的人也不要真的觉得自己有本事了,否则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