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6月3日,是我跟随导师学习的第四年,四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与导师在成都正式见面,没想到四年后的今天我刚好在成都,我相信这就是我与导师特别的师生缘分。
四年,时间过得真的好快呀!好像一眨眼的功夫我就毕业了还工作了。
还记得大四保研完,自己在学院官网上反复查看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想着自己研究生有幸能跟哪位老师学习,也憧憬着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从学院官网上了解了导师的研究方向,发现是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觉得很好奇且有挑战性。不过内心也在担忧,研究生要不要挑战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样自己没有什么积累,会不会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继续在自己已经实践和接触过的领域,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再三考虑后,还是好奇占据了上风,我选择了新的研究方向与领域。
在确定了自己想要学习的研究方向和导师后,我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给导师发了邮件,表达了自己想要跟老师读研究生的决心与态度。
那会跟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了解老师的培养方式与评价,从师姐哪里了解到导师人非常好,名额有限竞争很激烈。
我还记得在发这前我反复字斟句酌,该要怎么说才会让老师给我一个机会跟随他学习。毕竟老师那么抢手,我该如何毛遂自荐的给老师,想了很多反复修改了多次,终于写完了,附上自己的简历,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开始更加的紧张和期待。
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收到了回信,而且老师还附上了他的电话号码给我,同时邀请我参加他们学生的聚会。那会我自己真的没有想到一个老师会如此的亲切和友好,一般的老师不都是很高冷和官方的回答,欢迎报考之类的,而只有他会如此的亲切与尊重学生。
从那一刻起,我就坚定自己要跟随导师学习。后来因为大四的最后一门课和毕业论文,自己也没能去参加导师的聚会。而我利用大四的这段时间,学习了老师的很多文章和著作这后,更觉得有意思,进一步坚定自己选择导师的信念。
2017年6月3日,在社区基金会的研讨会上,老师去做了主持人。自己也当面跟老师表达了自己想跟他读研的想法。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我:“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研究生想跟随你学习?”
老师:“跟我读书可是很辛苦的哦?”
我:“老师,我不怕吃苦,我可以的。”
老师:“既然老师都叫了,我能不答应吗?”
我:开心到飞起来,激动了整场研讨会。
也正式因为这次见面,我开启了跟随老师学习和评估项目的生活。大四毕业的暑假,开始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基金会公益项目评估,独自开始了行程和出差工作。
自己第一个项目是跟师兄师姐一起做的,第一次看见他们因为观点争论而争锋相对,却也在讨论之后相关无事,高效的解决问题。第一次真正理会到对人不对事的原则。
在项目调研结束了,师姐给我做了劳务,当时觉得老师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且所有的出差吃住费用都报销了,怎么还给我发劳务,觉得不可思议。
以往的老师都说“人家老师给你提供实习的机会,怎么还能劳务呢”。
而这一次,我感受到的是对学生劳动付出的尊重,即使做的好与坏不在乎,而用了学生,学生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就应该尊重学生,给予相关的劳动报酬,这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学生可不是免费的劳动力。
而也是这一点让我更加坚定地要跟随老师学习,这个习惯也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劳动果实,给予别人肯定与认可。
想想跟老师相处的很多很多故事,老师真的不仅仅是我学术学习上的导师,还教会了自己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就像老师常说了,每个人就像88个键盘的钢琴,每个音都不同,你想要它发出那个音可以由你决定。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善与恶的一面,重要的是你要敲响她的那一面。
还有太多的故事,没来得及写,也期待着能够将与老师和师门相处的精彩故事片段记下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地多次多彩,留下与大家相处的美好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