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平衡、组合
——年月日目标管理体系构建听课感受
(这段时间工作很多,太忙了,好多次不能紧跟着大家听课,只能不断地在后面补课,补作业。所以,我听课的目的也就变得非常简单起来,澄清自己的认知,看看能让自己从哪些坑里把出来,看看自己能对生活和工作做哪些思考。)
1、 关于年月日管理体系构建中的留白。
关于年月日管理体系构建,其实不是初次接触了。这次看这个比起以前来心理状态改变了许多。
作为文科生,的确有一种天然地排斥心理,感到这么多的层级的目标计划任务行动等等的东西一一列出来,然后再度核对非常麻烦。我记得自己那个时候,还问过永澄,能不能不要那么多表格啊?排斥和逃避的心理昭然若揭。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前面两年做这些事情,都是因为跟着上课,必须要做作业,才会去做,课程结束了,我的这个层级管理体系也跟着系统关闭。我并非太懒惰,而是真的有些不以为然,没有在心里真正认同这个体系管理。
然而,慢慢地,我发现,虽然平时已然努力,还是在矛盾冲突困扰中挣扎。我发现,真的有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我是否关注是否重视而转移。显然,我过于主观臆断了。这种主观臆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直接消耗了我的努力和能量。
我还是得回归正道,重新看待这个管理系统。
但是我很清楚,作为一种直觉感性的人种,很难跟得上严谨理性的人。我曾经看过一些伙伴的表格,密密麻麻,相当有威压,我肯定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和毅力去挑战。我把自己的月目标从最初的将近三十个,砍到了二十个,然后砍到了十来个。非常心虚,因为看上去一点都不像那种打了鸡血的目标管理者。但是我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任务和事件总是像不速之客那样不请自来。有些事情,因为早早就告知了,跟台风一样有预警,我自然会在月计划或者周任务的时候留出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当然,最理想的就是台风预警了,仿佛要登陆了,我们都已经放假了,然后台风忘记了登陆密码走了。这个少之又少的事情,简直就像有偷来的时光,可以开开心心地做一些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事情。——这种心态,其实还是一种被管理者的心理)
在课堂上,看到永澄提出要留出40%的冗余时间,心里真的乐开了花,原来我还是没有脱离大部队太远。
我简化了许多东西,在我的日程上,就只有几件非常重要的不能偷懒的事情,剩下的都是空白的。这样的做法,我自己感觉最没有压力,去做就可以了。但是,最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记下来的很多琐事,就会忘记。这一点真的需要改进。或许可以列一个琐事清单,空闲的时间按照“琐事清单”去执行。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对文字的感受力,只要看到“琐事”两个字,就觉得这种事轻省而且不费脑子,可以当做调剂。就像永澄说的结果导向,只要得到这个结果就可以了,无须太费神。
永澄提议大家不要被“每日三件事”所束缚,他建议“每日六件事”,完成六件重要的事就可以了。这是针对拘泥于三件事,然后停滞不前的状况而言的。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接到一个任务,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需要好几天跟很多部门很多同事配合才能做完。而且,由于是集体协作,很多时候,不得不赶进度,不得不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其实在那个时段,没有什么三件事六件事的概念,就是一个劲推进,直到这个任务完成。所以,这里的每日六件事,应该仅仅指的是寻常比较空余的时段。说真话,就是寻常比较空的日子,一天下来哪里只有六件事?
2、 关于月计划中注意平衡
这里永澄提到了一个被压倒底线的阈值。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游走的人,可以看到这个月一直忙于工作忽略了家庭,那么下个月就在家庭中多用心陪家人几天,然后继续投身工作,再度忽略家庭。
这个跟“家庭至上”的观念非常抵触。孩子的成长,家庭的经营,并不是隔一个月像“学雷锋”那样来几天,风刮过了就走了,看看这个阈值上升了,然后就脱身离开。这样的一种态度,太不着调了。一个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到少年,成长是一个缓慢进行的而且亟需家长不断关注并给予帮助和鼓励的过程,家庭的维护,也是一种持续性的投入,这个持续的过程完全跟观察“阈值”是否达到最低值需要再度投入是两个概念。
这个平衡不应该是这样的刮风式的,而应该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取舍。如果孩子很小,需要父亲母亲的陪伴,那么相应的投入在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会增多。当然,你工作很忙,无须24小时都陪伴,只要每日晚饭之后,陪伴孩子散步玩耍,或者孩子入睡前陪他讲一个两个小故事。孩子睡了,你可以继续工作。孩子长大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在书房,他学习,你继续工作。
家务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也是需要协同去做。我不知道那种让家人做家务做到最低阈值,然后再伸手的情形会是怎样。我以为,你看到了眼前需要做的家务就要伸手去做,而不是去看那个劳什子的阈值是否降到了最低点,这个东西降到了最低点,是否意味着另一方耐心消耗到了最低点,怒气上升到了最高点啊?最好的平衡是一个人烧菜就另一个人洗碗,类似的分工合作。现在很多人家里的厨房不开火,带孩子去长辈家蹭饭,到饭店吃饭。而不是家人团坐在自己家的灯光下,坐在自己家里的凳子上。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人在厨房烧饭烧菜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家庭是缺乏烟火味的,其实就是那种热气腾腾的家的味道。这种温暖的美好的家的味道,是需要有人一直在那里维护的。而且,如果只有一个人在那里维护,工作量非常之大,当然,可以请一个保姆,如果运气爆表,可以找到一个情同家人的保姆。但是对孩子而言,保姆不能替代父亲或者母亲,对配偶而言,保姆当然不能替代枕边人。
但是,永澄提到了有一点,可以做一些让家庭生活更加和谐的小技巧,例如带着孩子给姥姥做一顿饭之类,还是不错的。现在孩子们都学习繁忙,比明星还要难以安排空挡期。这个时间抽出来为长辈做一顿饭,足足可以让长辈们快乐一年。
但是更多的琐事还是需要一点一点的做的。碗是一个一个洗干净的,衣服晒干了也是要一件一件叠好的。更加欣赏的是军队里,有一个时间是“整顿内务”,我现在用的是这个,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整顿内务。把面上看到的理一理,理不完,就明天接着干。不要让家务成负担。也不要跟配偶吵架:“为什么你不能为家里做一点点家务?”吵架费口舌,不如周末找个钟点工分担一点。
3、 关于把更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生活像一张大网,把自己牢牢地困住,是不是就因为事情太多了,感觉自己应付不过来,自然而然产生的消极念头呢?如果能做到把好几件事团在一起,形成一个核心,那这就是非常有力的出击啊。这是一种对生活非常高层次的思考。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让事情形成一种系列,而不是往常那样东一榔头西一锤。人在做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朝着一个目标不断突进。
我们可以把家人和健康揉在一起。陪着父母饭后散步,孩子可以在前面跑得快一些,既享受了天伦之乐,又一起养成了锻炼的习惯。
我们可以把学习跟家人揉在一起。全家人都安静地在书房,看书的看书,写作业的写作业,继续工作的继续工作。
我们也可以把休闲娱乐跟孝顺父母揉在一起。一家人一起看电视,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倒好洗脚水,让老人边看电视边泡脚。泡半个小时电视再准备睡觉。
也许还有很多,我觉得可以大力开发挖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