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杭州五年级小学生马思齐,发现了《西游记》里的一个“大漏洞”,《西游记》中故事里宴会上的西域菜名和东土大唐是一样的: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每顿饭都有。
首先,对于小朋友的善于思考提出欣赏和喝彩。
然,就到此为止了么?俺觉得作为大朋友,是不是得接力一下?
这一中华美食遍地的现象,咋看似乎是一个漏洞,是作者未能考察西方饮食的结果。然而,这不大可能。
首先,真实历史上玄奘回国后,曾经应唐王之求写了一本书《大唐西域记》。
此书具体是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编。书中述写他所见闻的一百一十个,传闻的二十八个以上的城邦、国家的山川、城邑、物产、习俗、宗教等。该书完成于贞观二十年,如今现存发现较早的版本有宋安吉州资福寺刊印的《四部丛刊》影印本和宋《碛砂藏经》本。
明朝写《西游记》的大家,不管是不是吴承恩,俺不信,他连此书都不翻一翻看?若翻看了,岂能对西域饮食不有所了解?
那问题来了,既然不存在不了解的问题,作者何故不写呢?这里定有秘密。
首先,大明朝啊,当时的情况,咱们,至少是咱自己,觉得自己是世界的老大啊,一本书里居然处处充斥着西域饮食,这,是做什么?造反不成?
假设君王开明,不涉及此种阻隔,书中到处是老百姓吃所未吃过的饮食(明朝已经闭关锁国,对外交流大不如唐宋那般开放),这,让老百姓怎么喜欢读?看都看不明白,是不是?
而故事里的设定是大唐,大唐是最开放的时代,没错。
我们知道大唐有胡饼,胡曲,胡舞。反过来,西域就不会流行唐餐?唐器?唐歌舞?显然,交流是相互的嘛。所以西域有唐食,应该是可行,可观的。不仅唐食,乃至唐节日,西域出现,都是正常的。因为大唐不仅是土大,而且是影响大,尤其是经济,文化。
一个餐饮,节日的广遍度,反应了一个国家的软层影响力。当年中华文化大放异彩,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等一些地区层好长时间使用汉字,节日也是多有重叠借取。如今,悲催的!大家见面呼哈喽,告别喊拜拜,以为时尚高端。
而肯德基等西方快餐店铺,大城市里随意可找,更不要说什么情人节,圣诞节,一个国外老头往袜子里塞东西的节日,我们却欢天喜地凑热闹,不知是凑的哪门子热闹,认的哪门子祖宗?
往深里讲,这就是文化侵蚀,可能说的不好听啊,但站在我们的立场看,华夏的立场看,就是文化侵蚀。须知,泱泱华夏,五千年乃至上万年历史滔滔不绝,我们有根源,不需要另认祖宗。(《战狼2》为啥一下子火的不行不行的?因为我们终于敢于有自己的大片,不再一味跪舔别人的腚沟子。)
所以啊《西游记》,西域遍布华夏美味,一则是历史现实上可行,写在小说里自然问题不大。二是未来发展的必行与砥砺。国家的和平崛起,不必称霸与欺凌,但影响力是需要有的。(没有影响力,西方列狼是要欺负你的。)
咱们的美食,不仅不能埋没,而且要走出国外,以中华美食引领大道,让华夏祥和大同的思想主张借助一道道美食,一个个节日(乃至一个个中国电影,一个个中国创造),传播出去,让地球的明天更和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