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跟着老师学习国画,从一个零基础的小白,到现在可以完整地跟下一幅画,虽说还达不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但总算是入门了,这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学画的过程中,不光是训练线条的虚实变化以及提按转折的用笔体验等等这些用笔用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时穿插讲解的画理画论,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在他们的熏陶下,渐渐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老师经常提到一个观念:“师古人之造化!”她极力主张我们初学国画的人要师承古人,要从历 代名家的作品中多学习技法和人文精神,在现阶段千万不能抛弃前人留下的经验去追求所谓的个性,只有当自己的能力技巧能够轻松驾驭时,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不能逾越。
对于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这就是临摹和创作的关系,临摹是基础,创作是提升,基础没有打好,要想突破高阶是走不远的。这就像小孩子学习走路,总是要从一步一步开始,在没有走得稳之前,想要跑肯定是不行的。
可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似乎不以为意。班上有一些同学总是急不可耐的想要表现自己,觉得老师讲得太细,进度太慢,恨不能一日万里,马上就可以独立开个画展,然后买画创收,这种盲目自信不知从何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