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学校有任务,暑期教师家访,老师们兵分几路,有针对性去孩子家中走一走,看看孩子的居住环境,他们在家里做些什么?
翻看朋友圈,一片都是忙碌的家访景象,张老师的文字和图片引人注目,我读了好几遍,欣赏了图片的妙趣横生。
今日家访感言:每个孩子身上都闪耀着各自的光芒。
去一个小男孩家里家访,那个在学校看起来懒散、没有学习积极性、常因学习不认真而被老师批评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呢!
他妈妈说,差不多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学着做菜了,现在已经烧得一手好菜。才二年级的孩子,削土豆皮、切土豆丝、拍大蒜,一下子功夫就把一道酸辣土豆丝烧好了,手法娴熟得很啊!
这样的孩子,虽说在学习上不出色,但说不定他今后的生活过得比很多人都幸福呢!
下边的留言也及其精彩,都是共鸣声音:
信任孩子,关爱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有他自身的轨道,有他独特的光芒。
好孩子的标准不应该只是听话,学习认真,应该是多维度的。打个比方,你说茄子、西红柿、土豆、苦瓜哪个好?你喜欢就好。
声音不只是只有一种,凡事都会有硬币的两面,在对立中前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是每个老师都是这样想的。在当下,竞争那么激烈,那么卷,眼里只有分数的老师,不那么聪明的孩子遇上了她或他,是很可怜的。
学校考核老师都是量化的,学生的成绩是很重的参数,学习成绩拖后腿的学生会成为有些老师的眼中钉,肉中刺。
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会焦虑,会口不择言,责怪家长不配合,喋喋不休,语言不堪入耳。家长反感,也会在校外说老师的不是,恶性循环。
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可有些老师却是把这个当成谈资,在办公室这个公共场合交流,都是一些负面情绪,不断滋长,失了师魂。
举个例子吧,现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谁之过?是多方面的原因,于是,上级部门很重视,学校很重视。
其实做的是表面文章,因为具体去做这项工作的班主任有情绪,被分数困住了,眼里只有分数,没有人,没有同理心。
在全班问卷调查过程中,带着一种不屑的语气,暴露家长的隐私,近乎嘲笑的口吻以示家长是多么不堪,对孩子不是怜悯,而是轻视、厌烦(往往这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影响到自己的考核)。
上级领导不会知道真相,只是看到表格和数据,以为这事情就完成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就解决了。事实上,一点用也没有。要解决问题,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颜色,这是理想境界,需要大写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