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作为党员干部,如何运用调查研究开展基层工作,把准调查研究为了群众的“主脉搏”,就要懂得换位思考,深入群众当中,关心群众需求,拿出可行可靠的举措思路,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切实让群众的呼声变成群众的笑声。
勤思调查研究“根”在哪?才能把准脉搏所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调查研究的“根源”在于基层、在于群众,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多次作了指示,提了要求。对此,我们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善于思考何为调查研究?怎样搞得好?关键看什么?总书记用足迹为我们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引导我们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调查研究更接地气、更入民心。调查研究是否有意义、有价值?而最直接、最能体现的是基层群众的强烈反映。所以正确的调查研究要选准方向,找准问题,把准“一切为了群众”的脉搏,这样的调研才会讲实效、解难题。
扑下身子,直奔问题,让调查研究不再“纸上谈兵”。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常常受到问题困扰,有时难于找到破解方法,而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解开群众问题枷锁的“钥匙”。关键要把基层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积极俯下身子沉下去调查研究,把脉问诊、解剖麻雀,直击要害、一针见效,把群众的这些问题解决好。要在调查研究中用心用情用功多为群众而调研,用点点滴滴写实“鱼水之情”,多为群众发声、办实事,真正把问题解决到群众心坎里去。现实中,有的就会坐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纸上谈兵,下去调研也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入到基层了解实情,提出对策思路也是东搬西凑,这样的调研既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误导他人。只有投入身心,直奔问题,才能让调查研究“真材实料”作用于基层。
群众满不满意?关乎到调查研究的实效。“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而听民意、察实情的关键是要提出好措施好办法,为群众解决了哪些问题难题、哪些痛点堵点。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其实答案在群众中,看看群众满不满意?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调研时,既要找准群众问题,收集群众意见,更要全面梳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准确把握调查研究为了谁的脉搏,实行总结先进经验和研究重大问题相结合的“经验+问题”取长补短模式,针对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要多加深入调研、经常“传经送宝”,把好的地方好经验做法引入到差的地方,以先进带动后进,因地制宜提出对策建议,切实把调研成果运用到解决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努力成为群众的“好干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