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几分钟的价值不可小觑

作者: 顺天致性立己达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18:08 被阅读559次

    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用来做不同的事,于是便结出了不同的果儿。   

                                                                                                            ——题记

    课前几分钟的价值,往往被许多老师所忽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在多次的观课活动中,笔者留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优秀的老师,越在乎课前几分钟时间的价值。

    一般老师在上课铃响之前的几分钟,虽然自己已到教室候课,但也只是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很多时候,学生还是嘻嘻哈哈一直到上课铃响起还不能安静下来。好一点的老师会让学生头枕胳膊趴在课桌上,美其名曰“静息”。目的是让学生课前躁动的心静下来,为上课做好心神的准备。观课多了,笔者发现,智慧的老师在这“静息”的一段时间里,还可以做很多别的更有价值的事情。

    五年级的张文娟老师,要面向全校上研讨课《钓鱼的启示》。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自主背诵了《道德经》片段,和一首蕴含哲理的古诗。这是学校“大语文教育”思想下,给学生补充的背诵积累内容。每次课前读读背背,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学生们毫不费力地都掌握了。课前几分钟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已经成为学生上语文课的一种习惯。闫晨老师在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们背诵古诗接龙,孩子们轻轻松松一口气背诵几十首古诗。英语组张丹老师,在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给经典电影配音,每次课前学几句台词,先观看电影模仿,然后关闭电影音频,由学生根据画面配音。配音结束,再开始新课学习。学生们情绪高涨,以极佳的状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而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却学会了给一部经典电影配音。口语能力的提升不言而喻。据张老师介绍这学期一开学,她就引领学生给电影《寻梦环游记》配音,坚持一个月,效果已非常好,孩子上英语课的热情很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还知道数学组的蔺松栋等老师,每节课前坚持五分钟口算练习,有效化解了学生口算速算能力提高的难题。课前几分钟几分钟,如何利用才更有价值,其实名师、大家也很在意。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校长洪榴,把课前三分钟做到了极致。她的课前三分钟通常是“字词微电影”或者“话题微讨论”。

    字词微电影,指的是教师让学生通过一段话来还原或丰富某个字或词投射在脑海中产生的意象,就像用一架无形的摄影机,捕捉脑海中转瞬即逝的画面,然后用语言素描般地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学生最终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共生。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是孩子们“字词微电影”时间,话题是由小主持人决定,提前在黑板的一角公布。话题来源于儿童,充满童趣,五花八门的词汇都成为了字词微电影的主题,有“彩虹”“浪花”“落日”等状物的;有“爱”“悲伤”“惊喜”“遗憾”等情感的;有“发呆”“偶然”“放手”“选择”等让人意想不到的……每个主题都能吹开孩子们睿智的思维之花,绽放绚烂的语言之花。多样化的自主话题,点燃表达激情;开放式的个性表达,触发多元视角;多维度的互动聆听,促进思维生长。孩子们不仅得到了语言的锻炼,同时观察社会、辨别是非、思考现象背后的问题等能力也在慢慢地提升。这种从儿童实际出发的言语实践活动,切入点虽微小,但通过日积月累,学生言语能力却逐渐生长,语言之树枝繁叶茂。

    话题微讨论是在字词微电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两者所关切的儿童言语生长的点是不同的:字词微电影是在通过语言还原形象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语言更生动细腻;话题微讨论则通过对事件表明态度,陈述观点,以及对他人发言的倾听、辨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批判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多样性、逻辑性、能动性。孩子们讨论的话题丰富多彩,涉及到学习生活、成长烦恼、社会热点、国际事件等方方面面,小话题链接大世界。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说:“习得言语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而必然同时是整个心灵成长发展的过程。”在话题微讨论的过程中,同样促进了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这比一些老师组织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更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他在“给老师的建议”《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章中说:“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 首先要注意的是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2000到2500个要求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因此,他在教小学儿童的时候,始终注意自己面前的一张“最重要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他把2500个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老师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孩子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老师对孩子们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如果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成功,如果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戏着迷的。

    不仅小学教师重视课前几分钟的价值,中学甚至大学的老师也很重视。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每天课前组织学生唱歌,在唱歌时必须双眼看着黑板中间的那个点。要求把这个点看作是彩电,边唱,边想像歌曲的内容。唱“大海啊!故乡”,这个点就是大海;唱“跨过高山,走过平原”这个点就是高山平原;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个点就是五星红旗……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啊。要知道,很多学困生就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才成为学困生的。还有,这个唱歌呀,德、智、体都在里面了。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以《这样的课前“课”最受欢迎》为题报道了兰州石化职院专业课教师在课前三分钟都讲思政的做法。(《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10日第10版 版名:职教周刊·院校实践)可见,大学老师也很重视课前几分钟的价值。

    课前几分钟,是对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虽然每次时间不长,但持之以恒却意义深远。如果说课前几分钟,在实现对一堂课的教学发挥聚神收心作用的同时,顺便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升了思想境界;那么,一节课内,老师在讲到重点内容之前,引起学生注意的口令,也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一般老师通常的口令是“请同学们注意”、或者老师说:“眼睛――”学生答:“聚焦!”还有的老师使劲敲黑板等等。笔者在观课中发现,艾瑞德国际学校的皇甫宜磊老师,无论是教高年级语文还是教低年级语文,他在课堂上引起学生注意的口令都是与学生对古诗。比如当他要讲一个重要的内容之前,或者同学们在合作讨论要结束的时候,皇甫老师会说一句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学生大声回答:“一行白鹭上青天。”同时目光聚焦老师。每次对口令的古诗内容都不相同,一节课上大约能复习5到10首古诗。据了解,这些古诗都来自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当前一段时间学生在背诵的那些古诗,经过在课堂上的对口令“无意“”练习(学生无意,而老师有意),学生们都毫不费力的掌握了。

    让我们再次回顾题记的一句话: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用来做不同的事,于是便结出了不同的果儿。

    课前几分钟的价值,你还敢小觑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前几分钟的价值不可小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rl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