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说话晚,两岁才正式开口,只是开口说话后并不叫人,在外从来不打招呼。有一天外婆在家里问他,为什么不和外面的人交流,他答“话说多不如少”,从此以后,外公外婆不再强迫他打招呼了。一晃已经两年过去了。去年年底他所在的学堂发了《家规十条》,前天晚上整理书房,拿出家规十条逐条读,孩子说他要做第二条,第二条是“礼貌,见人主动打招呼”。昨天放学出了小区大门,门口的保安阿姨说我们儿子真可爱,他像往常一样听而不闻继续往前走,我小声提醒他礼貌,只见他返身,恭敬地给保安阿姨鞠了一躬,说“阿姨再见”。坐上他爸爸来接我们的车,我就当着孩子的面和他爸爸说,孩子昨天主动要实施礼貌,见人打招呼,刚才就主动跟保安阿姨打招呼了。爸爸马上又赞叹了他,再次按下确认键。今天早上上学,我又跟老师说孩子正在践行礼貌——见人打招呼,老师特别配合,立马站得很恭敬,等着孩子打招呼,孩子又是深深鞠了一躬,对着老师说“梅老师早上好。”见人打招呼这个习惯,就在我们不停的长善中展开了。
那么必须回到一个问题——我们对孩子不打招呼这样的行为的看法。我本人是没有认为打招呼就是好,不打招呼就是不好,并且尽量地影响家里的人。孩子以他本有的智慧打消了老人的面子观念。随之而来的,竟然是邻居对对孩子不打招呼的习惯,不影响大家对他的喜好,甚至还因此对他更加特别的好。这么几年,也没有想着改变孩子,就是接纳。
没有想到的是,家规中将打招呼归纳到礼貌。当时看到这一条,也没有太多在意。没想到,播下的种子,到节气就会发芽,孩子自然而然地准备践行打招呼,我们也是不断地按下确认键,而且每次我和别人说孩子要践行这一条的时候,都会问孩子,是不是这样,他都点头回答“是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接纳、尊重的意义。没有任何一方委屈,都是欢喜的,做或者不做,都是自然的。
老师自然也回应我一个故事。
孩子班里只有三个孩子,上周来了一个女孩,正好两男两女。老师因为要照顾小的孩子,就让我家孩子坐上位-预留给老师的单独座位。孩子不去,他说,那是老师坐的。然后三个孩子挤在两人的位置上。我对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对老师的 尊敬感到无比欣慰。老师怕孩子们碰伤,于是还是想想办法让孩子换位置,小孩就是不换,说坐在原来的位置很好。后来老师说让大家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大家并不知道怎么玩,老师说手心的坐一边,手背的坐一边,后来两个男孩子手心,我家孩子主动收拾好书搬到对面去了,两个女孩一边,老师终于回到她自己的位置上。从这里看,孩子是真的非常遵守规则,一旦他参与了游戏,相当于他给出了一个承诺。反而是大人总是出尔反尔,朝三暮四。因为最先老师是没有想回到老师的本位,还是想坐在学生中间,让一个学生坐老师的位置,这就无解。后来老师回到自己的位置,孩子们的座位调整就有了余地,只需要老师引导。换句话来说,换座位是大人找出来的事情,三个孩子的时候,老师和一个孩子坐在一起关系不大,当第四个孩子加入进来的时候,老师完全可以把自己坐的位置还给新来的小孩,自己坐到老师单独的位置去。这么说不是责备老师,是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做事的影子,绕了一大圈,把事情理顺了,为自己提议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顺利换好位置,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殊不知,自己才是混乱和矛盾的制造者。非常感恩这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也看到了我自己的那种自以为是,如果自己足够简单,不加妄念,事情就不会变得复杂(所谓妄想,是昨天早上老师告诉我孩子们三个人挤在一起,是因为老师让孩子坐单独的位置,孩子不同意,老师当时没有想过她自己该动,我说老师坐上位不是刚好嘛,老师说她还是跟孩子们面对面比较好,强调的是要和孩子面对面便于观察孩子,可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依然是老师回归本位。)真的很感恩老师分享这一次换位置的经历,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也看不到自己的行为模式的弊端,在沾沾自喜中背道而驰。
再有一件事,也很有意思。我们小区是一个低密度小区,但是管理混乱,问题很多,一直没有业委会,现在好不容易业委会成立了,招募业主代表,我想趁机加入,适当的时候开家长课堂,引导家长学习传统文化,因此报名了。业委会主任加我以后聊了一下,她说小区问题多,困难很大,开发商要是愿意出让一部分利益,小区的维护才有保障。其实我了解的情况是,业主一直对开发商不满,对物业不满,小区显得越来越破败,除了绿化好,路给业主占了,水系给瓜分了,监控坏了,等等,都是毛病。这样看,处处是冲突,处处是对立,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估计还是解决不了。我想让大家看到希望和美好。于是我跟主任说,其实我们小区的开发商很好,他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有大情怀,小区的规模和当初的设计都是大手笔,投入也很大,这样的硬件,在当今找不到第二家。主任立马回应,确实,框架搭得好。我想,文化真的太好了,柔软而美好,以后就找好处,找开发商的好处,找物业的好处,找业主的好处,让每个人的心都暖起来,而不是指责,人心齐泰山移,小区的环境会越来越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