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拥有BBC纪录片既视感的一本书,带你领略脑科学研究。

拥有BBC纪录片既视感的一本书,带你领略脑科学研究。

作者: 成长的栗鼠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19:29 被阅读0次

    1

    在《重塑大脑,重塑人生》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即便是已经中风的老人,瘫痪在床,也可以在有目的的训练中重新恢复身体,能够正常行走;只有一半大脑的女人也基本上能够正常生活;曾经被贴上“学习障碍”标签的女人,在进行一系列的功能设计练习,不但自我疗愈,而且还成为了科学家。科学家的很多实验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是有可塑性的,即便是成年人,也仍然具有可塑性。

    但看完这本书后有一个疑惑,书中案例实现大脑改变的人是依靠科学家的帮助才实现的。比如那位中风的老人,他的两位儿子都是神经科学家,老人身体的恢复,完全是在他儿子的专业指导和长达数年的训练下,才得以实现的。那么我们普通人靠自己能否改变大脑的内部链接从而更好地运用大脑呢?

    《认知迭代》这本书的作者带领着我们探索了这个问题。《认知迭代》的作者是来自英国的一名记者卡罗琳·威廉姆斯,自由职业。这位作者身上有着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的问题,比如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陷入到无法控制的焦虑中去;出门就找不到路,无法辨别东南西北;对数字一筹莫展等等问题。作者想要了解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大脑的结构,来改变自己的这些问题。因此她在整整的一年时间里,来回穿梭于英国和美国之间。联系了大量的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探索了这些问题,最后将自己的心得写在这本书里。

    2

    这本书读来不像高深的科学研究那么严肃;而像是一位有着各种烦恼的邻家姐姐,带领着我们走了一趟科学之旅。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有个念头浮现在我脑海里:BBC既视感。有一个主持人(本书作者),带着她的几个困扰,寻访了很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科学实验,得出了一些结论,给了我们一些建议。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大脑的科学实验,或者想了解普通人如何做可以灵活切换大脑状态,可以看一看这本书。

    书中提到的一个科学研究让我印象深刻。关于焦虑和抑郁的基因,科学家研究发现即便拥有相同的基因,如果人生经历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2003年阿维沙洛姆·卡斯皮(Avshalom Caspi)和特里·墨菲特(Terrie Moffitt)主导一项长期研究,研究发现拥有SS型基因的人,确实是更容易焦虑和抑郁,但前提是他们必须经历过一次能够产生巨大压力的人生大事,比如离婚,虐待,亲人去世等等。但反之,如果没有遭遇过这些经历的人,拥有这种基因反而更不容易抑郁。也就是说这个基因既可能是“忧虑基因”也可能是“战斗基因”,主要取决你的人生经历。

    另外对于那些有数学恐惧的小伙伴来说,作者做过的一个小实验也会让你信心倍增。这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电极刺激大脑的背外侧前额皮层。这个区域在调节情绪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作者接受电流刺激后发现答题的速度得到提高。因此想要正确快速地答题,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大脑有更多的脑力来处理计算问题。如何做到呢,作者在书中也给了一些建议。

    再比如当你想要进行理智思考时,可以尝试一个小方法:刻意去想遥远的地方。科学实验表明,想象遥远的地方或者遥远的未来,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

    为了更好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力时。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在突然想到答案的前一秒钟,位于头部后方用于处理视觉信息的视觉皮层会短暂地进入一种“离线”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尔法眨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苦思冥想仍然想不出来时,不妨闭上眼睛让大脑的其他部位充分发挥作用。

    书中关于此类的小实验不胜枚举。读来收获不小。另外作者在每个章节结尾都有个关于如何改善大脑运作的小tips可以参考。

    3

    在书中结尾部分,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如果无法充分利用大脑,也可以利用外界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功能。就像作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导航能力,佩戴一种有触觉传感器的腰带。但那些在家里使用自制的脑刺激工具,科学家是不建议使用的,因为你无法像科学家一样刺激到准确部位。作者对这类脑刺激产品倒是持有非常乐观态度的。如果这样的产品能够真正从实验室走入普通人的家里,那对于那些有多动症,或有专注力困难症的人,可能会有帮助。

    这不是一本严肃的科普读物,不妨当做业余时间涨点知识的小故事来阅读,会觉得别有一番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拥有BBC纪录片既视感的一本书,带你领略脑科学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si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