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生活依旧无变呢?因为你根本不想改变呀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生活依旧无变呢?因为你根本不想改变呀

作者: 一直生长的苹果树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15:40 被阅读229次

    我喜欢看书,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看书。但是,最近我很疑惑: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的确,一方面读书给我带来了一些改变,但是另一方面,读书并没有真正改变我的生活(至少现在我不认为),比如说过上想要的生活。并且因为读了一些书,反而觉得头脑很乱,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也让我越来越不清楚:为什么要读书啊?

    以下是我的一场自我对话,里面实际出现了三个角色:负责引导的我A,负责说真心话的我B以及负责吐槽的我C。

    我喜欢完全真实的对话,即使常常感觉自己想得怎么这么low......

    正文:

    A: 为什么要读书?

    B: 为了要改变生活啊。

    A:什么叫改变生活?

    B:改变生活就是和以前过不一样的生活。比如,没有钱,那就变得有钱。喜欢争吵,就变得平和。概念不清脑袋乱,就变得清楚。能力不足,就变得能力很强,等等。

    A:也就是说:你认为:过和现在不一样的生活就是改变生活了吗?

    B:是吧......?不都是这样的吗?

    A:你觉得生活需要改变,是因为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吗?

    B:嗯,是的。

    A:那你有想过:为什么你觉得生活需要“改变”,是因为你曾以为“生活是不变”的吗?

    B:什么意思?

    A:生活本来的样子就是不断的在改变。如果你早知道“生活的本质是不断进步与改变”,那你应该不会想到“改变”二字,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进步与改变。而正是因为你认为“最好的生活是安定的,不变的”,所以你才会走上一尘不变的路。但是,现在你想要“改变”,或许只是你发觉:这种稳定的状态并不可以满足你的需求。更精确的说:这种稳定的状态里的某一点或几点并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也就是说:当这个状态里的某一点或几点满足你的需求时,你就会想保持而非继续改变。

    B:举个例子?

    A:比如说,你现在最想要什么?

    B:想要钱。

    A:为什么想要钱呢?

    因为钱太少。

    A:为什么钱太少呢?

    因为没有能力。

    A:为什么没有能力呢?

    B: 因为贪图安逸。

    A:为什么贪图安逸呢?

    B: 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挣更多钱啦,因为觉得“别人说我是什么样我就是什么样,反正无论我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啦。那不如就这样吧,别人给我定个什么目标,我就去完成,就可以让别人开心,我也完成任务了。所以别人说我要穷一辈子,我就穷呗”,因为“身边人都这样啊,挣那么多钱干什么,还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不如‘好好生活,生活安逸就好’。”

    (......好吧,有时更自己谈心的时候,真的会发现很多,呃......“有趣(匪夷所思)”的想法.....)

    A: 所以,你挣钱只是想要“完成任务”。为了达成别人对你的期待,而不管这导致的结果是好是坏,是吗?

    B: 嗯......可能是吧?

    A:但是你的家人对你的某些期待也很高呀,你为什么不能达成那种期待呢?

    B: 因为他们给我定的目标太高了啊,超过我的能力了呀。那就是强人所难。那不是我,我做不到。既然别人家的孩子做得到,那就让别人家的孩子做呀。

    A:那为什么对于另一些(不太好的)期待你却可以做到呢?

    B: 因为我要他们看到我不是一事无成的人,对于他们想的事,我只是“不想做而已”,只要我想做我就一定做得到(当然现在得承认:大多数时候这只是错觉......)。

    A:那为什么达到了一些“只要你想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后,你就不能前进了,只能在那里守着呢?

    B: 你傻啊,我再进一步,万一没达到怎么办?那不是把之前建立起的一些“正面的评价”又变成“负面的评价”了吗?我好不容易摆脱别人的消极评价,怎么可以轻易又回去?

    A:所以,你的“改变与不改变”只是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存在的吗?

    B: 是别人太爱评价我了,“我有什么办法?”(这句话是我爸的口头禅......实际意思是:我放弃!)

    A:我的理解是:你做事的出发点不是这件事的“对错”,而是“别人的认为”。也就是说:当别人让你这么做的时候,如果做对了就是“不是因为你们说的对,而是我有能力做到,都是我的努力,跟你们无关”,如果做错了就是“都是你们让我这样做的,看嘛,现在好了,你们要和我一起承担!”;当别人不让你这么做时,如果做对了,就是“幸亏没听你们的,你们说的都是错的,我的才是对的”,如果做错了就是“看嘛,当初就该听我的,不该听你们的!都是你们的错!”是吗?

    B: 嗯......看着......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A:其实,你的指向与利益是非常清楚的:怎么“自我感觉”良好就怎么来,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来,其他的都不重要。(其实就是“占了便宜还卖乖”,我那去,还以为自己很不错了,现在才发现这不就是流氓耍赖么......)

    所以,你所谓的“改变”不过是想堵住悠悠之口,不过是想“自我感觉良好”,不过是想慰藉自己罢了。这也是为什么你“改”到某个地方,也就是达成别人的期待后,就停止的原因。因为你只是想交差,你只是想逃避,而心中没有自己的方向。

    你的“改变”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为了“不变”而做出的“自以为是的努力”罢了。

    那么,你到底想要什么不变?

    B: 我不知道......

    A: 你知道的,因为在人生的答题卷上---一秒钟就能说出的答案往往都是错误的---所以,再问问自己:你想要什么不变?

    B: 我想要稳定的生活不变......因为我害怕前方有我无法承受的痛苦......

    A: 也就是:你想要一个能许诺你的美好未来与生活是吗?

    B: 是......但我知道这不可能,因为没有谁能控制未来,甚至没有谁能预测未来。

    A: 那你为什么还会执着于这种“自己都觉得没有可能的”想法?

    B: 因为我害怕呀......因为我觉得......万一有呢?总有一点点方法来保证一下自己的未来吧?守住现在,活好当下不就是吗?

    A: 问题:第一,什么叫“我觉得”?第二,既然你都“活好当下”了,那你干嘛还想改变?不就是没有活好吗?

    B: “我觉得”不就是我觉得,我心里这么认为么......

    A: 是“基于某某些事实依据,逻辑推理所以我认为”,还是仅仅是“别人这么觉得,我觉得他说的有理”的觉得吗?

    B: 有什么区别吗?

    A: 有啊。第一种“我觉得”,是基于事物的本质与自己的正确思考而得出的“结论”;第二种“我觉得”基本上就是一种偷懒,因为“有理”不等同于“正确”,你连别人是基于什么事实依据而得出这个说法的都不知道,然后就去认同了。即使看起来可能你的确被说服了,但并不代表这个“有理的说法”等于“正确”。我们常常受限于眼界知识面等等而接受一些“错误的真理”。我只想问你:谁告诉你的“万一有可能”呢?

    B: 我家人......还有,书上......

    A: 那“你”这么认为吗?

    B: 当然了,我觉得他们说的有理啊,很多情况证明了事实如此啊。什么事情不都是要试过了以后才能证明它是对是错啊,不能一开始就放弃了啊。(鸡汤重度中毒者...)

    A: “万一的可能”不是没有,但是一定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这个基础就是:符合事实发展规则与合适的时机。一个理论的成立与不成立,并不在于这个理论本身是对是错,而在于:这个理论,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适合,并发出多大的功效。

    你只不过把一个“特殊情况下的”理论放在了“应对大多数事”上面。你觉得行得通吗?

    B: 但是,人总要有些“希望”吧,想把未来过好,尽量的保证自己的美好未来难道不对吗?

    A: 是的,“追求自己的美好未来”是对的,但是“保证”就不太对了。

    B: 但是我看《穷查理宝典》,里面芒格和巴菲特基本就在“保证”他们走后公司的良好运营啊,这不是“保证未来”吗?

    A: 是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在“保证未来”,但是是因为他们做了很多“看似”保证未来的事,比如:拥有良好信用,购买优秀公司的股票,收拢有优秀品质的人才,以及不断推翻过去的信念。而这些并不是“未来”的缥缈,而本身就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所以,他们并非在“保证未来”,而只是在做“正确的事”罢了。

    未来是无法“保证”的,我们能做的只会做正确的事,等待美好未来的到来。

    那么你做了什么“正确的事”吗?

    B: 不是太确定......

    A: 我建议你:一方面去找“正确的事”,一方面去看“自己做错的事”。

    B: 那什么是“正确的事”,什么是“自己做错的事”呢?

    A: 这个问题,你要自己去解答。我们不能等着谁给我们定义.所有的定义,即使有人,甚至这是一位德高望重,你非常敬仰的人的告诉你的,都需要你通过自身实践去“再次清楚的定义”。无论这个定义有多简单,都要自己去实践然后定义。

    B:那我想想......

    我现在认为,所谓“正确的事”,就是符合事物本质与发展规律的事,如果这个理论及其行为非常得靠近“事实”,那么基本上就是“正确的事”了。

    而所谓“错误的事”,也就是不符合事实的事。比如把他人的认同看作自己的评判标准,无论我从中获得了什么利益,这些利益其实都无法使我真正的满足。因为事实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成为自己”,而成为自己的首要条件是“为自己付百分百的责任”。如果为了避免自己承担责任,为了完成他人的愿望,而迷失了自己或放弃自己的目标,那么,这件事最终是无法满足自己的,也无法把自己带到美好的未来的。

    我的“固守稳定生活”是为了“美好未来”,但走了这么久我的美好生活依旧没有来。那不是说明没有“美好未来”这回事,而是说明我千辛万苦“固守的稳定生活”本身就是错误的。

    芒格说:“要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

    我想,在这一点上是适用的。

    我最爱(我所谓的“喜爱一个观点”并非是情感上的喜恶,而是你是否一直在保护这个观点并为此做了很多事,而常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观点)的观念应该是:“我要别人对我有好的评价,无法接收别人对我不好的评价”“我要生活有安全感,我要生活认同我”吧。

    可是,“评价”本身就是非常不智慧的做法,喜欢评价别人的人,一般都不怎么聪明。因为有个词叫“盖棺论定”,也就是说:评价某人某事要在很久以后才能说。而一个喜欢评价别人的人,要不都把别人当死人,要不把自己的头脑已杀死。所以,别人的“评价”不就应该只是用在“已死”的人或事上吗?我还活着,为什么要被别人评价?我会进步,为什么要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

    如果说“接受他人评价是为了祈求他人认同”,那么事实其实是“接受自我认同比祈求他人认同重要得多,“自己”比他人重要一千倍,一万倍,不可比拟”。

    所以,当我再有“我要达到某人给我的目标与期待”时,我就要想想:他/她是谁?凭什么要我做什么事?我自己的目标与期待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目标?如果没有害怕与绝望,这是我真心想要的吗?

    在安全感上,我还想说:我至今在追求安全感而依旧不安,或许就是因为“追求安全”吧。我要意识到:安全“感”实际上是一种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因为你经历了什么,所以有了一种体会。那为什么你需要这种感觉呢?或许是觉得大家都说安全感很重要,然后你“认同”,也或许是你从来没有去体验过已有的安全感。你拒绝体验已经带给你安全感的东西,而去追求“你认为可以给你安全感”的东西。而往往很多你“拒绝感知”的东西,恰恰就是你追求到的“曾经以为可以带给你安全感的”东西,只是你不想去承认罢了。

    A: 所以,你为什么要读书?仅仅是因为想要改变生活吗?

    B:我读书,是因为想要看到事情的本来样子,想看到真实的自己,想要看到哪些是深植在我头脑中的“别人的,错误的想法”,想要去找到“正确的且自己选择的想法”,最重要的是:

    我要走上自己的路。

    读书,不仅仅是“某人说”,也不仅是“我觉得”。

    读书,是一场在他人的言说中看清世界,认清自己的过程。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生活依旧无变呢?因为你根本不想改变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to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