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派内部,有前清官僚,有立宪派,有不同的小组织,在规划建立革命政府的过程中,所见不同,意见不一。
立宪派张謇提出:“袁世凯很能干,训练北洋新军很有成绩,经济建设也很有成绩,政治上支持立宪运动,将来要把国家治理好,非袁莫属。”
汪精卫附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早日推翻清王朝,袁世凯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汉人,他重新出山,担任清王朝内阁总理后,指挥北洋系军队,很有战斗力。如果能够策动袁世凯,早日完成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大业,有利于国家尽快稳定,以便进行建设,我们愿意推选他为共和国总统。”
黄兴:“袁世凯是什么人?革命党人流了那么多血,要把政权拱手相让吗?”
章炳麟:“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只有天下为公,才能达到推翻清王朝的目的。如果你们组织一党的政府,人心就会解体。你们并没有战斗的能力,就不要以一党之私来妨碍革命的大局。”
宋教仁:“中国社会上政治派系很多,将来难免出现政治风潮,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要让总统作为国家的象征,维持政局的稳定,让内阁承担实际的行政责任,而内阁总理一职应该由议会的多数党担任。一旦发生政治风潮,由总理承担责任,撤换总理一职,元首不负责任,国家政治局面仍然是稳定的。这样,即使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实际控制政权的是同盟会。”
孙中山大为不满,脑海里四个大字:书生之见。他说:“章君、宋君都是知道的,我们早在1906年就一起制定了《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在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应该实行军法之治,为向民主宪政时期过渡创造条件。在革命和军政时期,权力当然要掌握在总统手里,怎么能让总统失去统一指挥的权力?而且,这一切都只能由革命的同盟会来承担,才能实现革命的纲领和目标,责任内阁制只能在政局稳定的和平时期实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