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忍不住把《海边的曼彻斯特》看了。电影已播出一段时间,也下载在硬盘里很久了,一直没看。看完后发觉:不看是对的,尤其是冬天。
故事情节是有起伏的,但是导演讲得平平淡淡,演员更是演得安安静静。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非常喜欢这些克制的东西。但是自己应该是有道理的,不然男主不会拿那么多包括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各种奖。
男主叫李,在波士顿打杂修水管,哥哥去世后回曼彻斯特去料理后事,并接受哥哥遗嘱里安排作为儿子监护人的责任。而李当年的离开是因为自己的大意,让自己的三个孩子被大火烧死。
大火烧去一切的那个夜晚,当李在警察局说完整个事件过程,走出门突然掏出警察腰里的手枪对着自己太阳穴开枪的时候,我彻底走进电影里去了。虽然由于手枪没有打开保险,李活了下来。但是剩下的人生会有多冷,我却感同身受。
电影一直在缓缓地叙述着这种冷。电影画面很美很冷,安静的海,细碎波光的水面,冬天的树。李总是穿着绿色的衣服,行走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几乎没有表情地活着,认真地修理着下水道,哪怕掏马桶时女主人在外面打电话说他很性感,酒吧里旁边女人的搭讪他看不到听不到。深爱自己的哥哥去世后,他去到医院也是那一副表情。哪怕他俯身最后一次吻别他时也是那样。
当他这么麻木颓丧地处理着一切事情的时候,他那个叫帕特里克的侄儿却是另外一总状态。当他犹豫着去不去看爸爸最后一眼时,被李带去太平间,他仅仅远远看了一眼就跑开了。然后是跟两个女朋友约会,跟自己的乐队练习。没有痛哭、没有眼泪、没有各种观众等着看的煽情画面。只是在夜晚看到冰箱里的冰冻食物时狠狠反复关着冰箱的门,几近崩溃,一直跟叔叔说着自己感觉不对头,他不应该被这么冰冻着(他爸爸因为冬天冻土无法安葬,放在冷冻室等到春天安葬)。我非常欣赏这样的安排,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失去了父亲,他用各种我们也许不理解的方式去尽量不触碰这个事情,我居然完全能理解。因为我在四十七岁失去父亲,我依然害怕想起和提起父亲去世的任何事情和细节。
任何失去,尤其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的失去,都是可怕的。任何安慰与解脱的话都是套话,比如李的妻子推着自己再婚后生的孩子,在街头遇到李时跟李说对不起,说她当时说了那么多严重伤害他的话,她反复说着对不起。而李没有听完她的话就走了,然后他在酒吧里狠狠打了路人甲一拳并得到一场殴打。
我觉得电影的表达是真实的,因为人生就是这样,不管我们怎样表达给世界看,内心总有坚硬阴冷不能碰触的地方。而在这个或大或小的地方,冰冷的不仅仅是曼彻斯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