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易林以前提到过,曾国藩的《冰鉴》开篇写到: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意思是说,山之所以能不崩坏,全靠石头在里面支撑着。人身上的骨头也是如此,骨头之于人体,好比钢筋混凝土之于房子,作用至关重要。
当说到面相,相信很多人都能随口说出一堆术语,比如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鼻如悬胆、唇似丹朱、伏犀贯顶、骨骼清奇等等,这些词语在相声、评书、小说或电视中经常出现。
比如上面说的骨骼清奇,其实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是对人体骨骼间架的一种整体评价,大概是说某人的骨骼间架长得比较奇特。很多时候,它甚至仅仅是一个与面相无关的形容词。
大家都记得吧,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的有一个经典桥段,一个满头乱发、神秘兮兮的老乞丐对着路过的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一本正经地说:“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这有本《如来神掌》秘籍,见与你有缘,就十块卖给你了。”
骨相看起来其实难度很大,尤其是头顶的那些奇骨异相。在古代的书籍记载中,某人如果被认为骨骼有异象,往往有非凡的功名。按照中国的相书,人的额头、头顶以及两侧等地方颇有一些奇骨,其实就是一些特殊的骨骼隆起。现代看相,头盖骨顶部的那些骨骼并不是看相的重点,除非真的有很明显的过人之处。再说了,你帮你女性看相,总不至于掀起她们厚厚的头发专门看来骨相吧。
不过面部的骨骼,比如额头、颧骨、鼻梁等,作用非常大,我以后会逐步讲到。
我先来扒一扒颅相学的历史,很多中国人可能对颅相学不太了解。
颅相学其实就是脑功能定位学说,由19世纪初法国解剖学家加尔和施普茨海姆共同创立。这个学说的要点很简单:颅相学认为人的各种性情、各种能力——比如音乐、绘画能力——对应到大脑的不同部位,而颅骨即头骨也与大脑的不同区域有密切关系。
不用多说,大家看看见下面的图就知道了,颅相学把人的头颅划分成很多不同的小区域,最开始是35区,后来多达42区。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个性和能力,比如某个区域对应“多情”、“野心“、”细心”等。他们根据这些区域的隆起或凹陷程度、特征来分析得出各种结论。颅相学最看重的就是某个区域是否隆起来,认为隆起是好的,所以颅相学被人称为“读隆起术”。
在19世纪的法国、英国和美国,颅相学曾经非常流行,有各种颅相学相关的学会、学院、杂志,直到20世纪初它们才逐渐绝迹。
当时欧美有些人对颅相学迷恋到什么程度呢?有公司甚至专门生产出符合颅相学理论的最优头颅的头罩,头罩里面分为各种区域,这些区域都是隆起的,让出生不久的小孩戴着这个头罩,让稚嫩的头骨按照头罩的形状去生长,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各种优势的个性、能力。那个年代,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小孩被这种头罩害的苦不堪言。
当然,现代人稍微有一点常识,就能反驳这种理论。头盖骨,说穿了就是人体自带的骨头做的头盔啊,它主要对大脑起保护作用。又不是像大脑那样高度精密的器官,怎么可能不同区域对应不同功能?
说到颅相学的头罩,我倒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有些家长,尤其农村地区的家长,小孩出生之后睡那种很硬的木板床,又不知道给小孩用柔软的枕头,结果时间长了,孩子后脑勺非常的平,如同刀削,很陡峭的感觉。
这种形状,且不说骨相上的吉凶,仅仅从形状来看就不太好看,硬生生的把本该浑圆的后脑勺压平,这一点是广大家长应该注意的。
总之一句话,西方的那种颅相学没有什么科学道理,早就被医学和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否定。
不过大家要明白,头颅虽然没有颅相学的那么多区域划分,但头颅的整体形状在面相上还是有作用的。中国的相术大概而言,崇尚丰隆、圆、浑厚等,不喜欢凹陷、尖、瘦削等。
一个头颅浑圆、额头和后脑勺丰满的小孩,和一个头颅扁平、瘦削或凹陷的孩子,个性和命运的区别是巨大的。
大家想想看,大自然里,石头到最后都是什么形状?另外,自然界里天然生成的东西——尤其是无生命的——很少有方的,大多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这可能是中国古人崇尚圆的朴素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