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质教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人生选择及性格。在我们上一辈的父母中,大多对这个问题也一知半解,但我们也没必要苛责每一个家长都是完美的,但至少应该是及格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对年轻的夫妻在三年内生了一男一女,成为村里艳煞旁人的有福人家,毕竟在那个年代能最高效凑成一个“好”字的夫妻,也是沾了运气的。
随后,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和长辈,年轻夫妻不得不出门打工挣钱。他们有做过凉皮生意,有倒卖过服装,也干过下苦功挣钱的行当,甚至也开过一个规模不小的羊圈。在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在岁月的洗礼下,从不谙世事的小年轻也蜕变为成熟老练的长辈。
两个孩子也都还算争气,儿子考上当地一所二本大学,毕业后从事互联网行业。后来在异乡结识了一位老乡女孩,他们相恋两年多打算结婚了。小一岁的女儿也考上本地一所大学,后来又考研到了外地。但在上研究生后,基本就没问家里要过生活费了。
在男孩大学毕业后,父亲便有了要给他买房的打算了,因为父母深信,没有城里的房子傍身,孩子是娶不到媳妇的。恰逢村里有名的房地产商在城里的楼盘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要低价出售房子,但条件是全款一次性付清。父母咬了咬牙,把多年的劳动所得都拿出来算了算,还是少个二十万左右。幸亏,父亲常年在工程队上,又与房地产商的弟弟一起长大的缘故,被允许可以将所欠房款分三年还清。这样,他们就拥有一家在城里的房子了,它是为孩子结婚准备的。
最近,售楼部工作人员来电话说,需要把房款结清后才可办房产证。得知这一消息的父亲,在微信群里视频通话与母亲协商,途中父亲说起他算得儿子在今年的积蓄比往年少,才2万多。母亲为儿子辩解说到,今年因为结婚准备花了不少钱。父亲是个暴脾气,听到母亲为儿子辩解,就急了眼,嚷嚷道:你可知道他把钱花了那么多,我一说他你就为他说话,你有没有问他结婚后的生活考虑过。母亲也很委屈,儿子的钱她也没算过,但她相信儿子不是大手大脚的人。但父亲依然不依不饶,一句句说着儿子的不是,在语音另一头的女儿也听不下去了。就把在动车上的哥哥也拉近了微信群,哥哥头像一上来,父亲便不做声了,甚至后来悄悄下线了。
儿子也一头雾水,但有一点很清楚,父亲又因为他的存款和母亲生气。他随后在群里写到:存款七万五,这下父亲又心凉了,三年才有这些钱,心想儿子花钱肯定大手大脚的。父子俩因此又冷战了。
儿子工作后的这几年,父子关系一度很僵,到现在已经是一句不说了,有什么事情都是通过母亲这个中间人,母亲也因此受到不少委屈,尤其是从丈夫那里。
在小时候的印象里,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为孩子们撑起小小的一片天,所以在孩子们心里,父亲的形象是强大且威严的。不知从何时开始,儿女们开始不理解父亲,与他怄气。或许,子女与父亲的脾气秉性是一脉相承的,父亲的观念也有些过时但不至于迂腐,所以话不投机半句多。
亲情,最是割舍不掉。或榜样,或厌恶,都关乎于爱。别让一句:我的心不坏、我都是为你考虑等字眼让子女心生无奈,到那时父母在孩子心里就只剩下了可怜。
最后,与各位读者共勉一句话:金钱是手段和资源,而不是目的,更不是一个幸福生活的指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