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小朋友,他的童年有点惨:从小就体弱多病,差点因为肺炎死掉,还得过佝偻病,所以个子很矮,运动能力也差。就连运气也不太好,他居然出过两次车祸,成绩也不行,班上倒数,所以整个人就很自卑。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底子差、又自卑的小朋友,最后居然逆袭了。他努力学习,从班上倒数变成了尖子生。因为小时候总生病嘛,所以他就想当医生,最后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更不得了的是,他还受到了全世界最出名的心理学家的赏识,跟着他学习了整整9年,成了一代心理学大师,最终创立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这一套理论,就包含着他通过超越自我从而改变命运的经历,以及关于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
我刚刚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的亲身经历。阿德勒创立的这套理论,就是书里介绍的“个体心理学”。那位赏识他的著名心理学家,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但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这两个人之间,并不是什么相亲相爱的师徒关系,而是相爱相杀的竞争对手。阿德勒、弗洛伊德,还有另一位叫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巨头”。这三个人都是搞精神分析的,但阿德勒后来越来越觉得,弗洛伊德把什么东西都跟“性冲动”联系起来,太荒谬了,到最后实在忍不了了,于是连发三篇论文,把弗洛伊德批判了一番,然后带着一些追随者自立门户,按照自己的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那么个体心理学有什么创新之处呢?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命运是被生物本能决定的。但个体心理学强调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目标,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阿德勒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逆袭教材。他的个体心理学和个人魅力结合到了一起,非常受大众的欢迎。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它的英文版书名如果直译过来,应该是叫“人生对你有什么意义”。那为什么会翻译成“自卑与超越”呢?这是因为,阿德勒把自卑感看做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并且人人都想超越这种自卑感。所以这本书翻译成“自卑与超越”,是非常在理的。
本书的重点可以归纳为三个重点,今天讲的是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
在阿德勒看来,无论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一定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一定想超越自我。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想着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照个体心理学的分析,是因为有两种人类最底层的情感在背后推动着我们:一种是自卑感,一种是优越感。我们一般认为,自卑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可能有些人条件不好,或者信心不足,才会感觉自卑。但阿德勒说,不是这样的,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所以在他的个体心理学里,自卑感是一个核心概念。
除了自卑感以外,还有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叫优越感。阿德勒说,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自卑感,追求优越感。所以这两种感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就像是一个在背后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就像是一个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这两种感情,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动力,让你在提升自己的轨道上飞奔。
但千万要注意,不能因为过度焦虑而采取了错误的办法,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导致自闭、犯罪等等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