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他确立了一条与 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大禹治水13年,最终完成治水大业。
2
我想到在产品开发和社群维护时,经常会需要对用户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让用户做出希望的行为选择。
在微信群,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某一群成员不遵守群规定,被送了飞机票,这就是一种用户教育,进群前,我们设置好了规则,你进了群就表示对群规则的认同,如果不认同可以主动退群。但如果待在群里,却不遵守群的规则(比如禁广告),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被踢也是正常的。当然,今天谈论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踢人这事。继续往下说。
某一产品APP上线时,会带来一些使用功能的变化,也需要对用户进行教育。这时就能体现出不同开发团队的区别。从最开始的升级提示,有软升级,也有强硬升级(即不升级用不了),有些会选择一打开后自动就升级了。新功能的提示,有些会设置新手指引,在封面设置新功能的介绍,在醒目的位置设置提示(比如微信的红点),有些则不会设置新手指引。
3
在用户教育上,有两种策略,疏和堵。疏,是用合适的规则去引导,具体是哪些呢,有趣的,有用的,有利益的;堵,是用死板的规则去设定界限,比如踢人、封号等行为。对此,我的态度是,设定一个明确的底线“堵”住越界者(比如币乎的机器人、屡次发广告的群成员),然后尽可能的用“疏”的方式去引导用户行为。这一点,币乎1.5版本的更新做得很好。微文的更新,带来了有趣的玩法,币乎官网的下载链接没有做好,而微文吸引许多人在群里求助新版app的下载方法。同时,币乎并没有禁止微文的一人多发行为,只是从收益算法上上进行了优化,微文多发,会导致收益衰减。同样的,对于违反群规的成员,简单的踢人并不一定能带来威信,可能会带来反感,而发红包等“软惩罚”,就让群变得更具人性化。为什么呢?
因为用户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在产品和社群中,是我们的客户,而不是小学生。用户不守规矩,不能只用堵的方式去解决,如果屡次出现同一个问题,一定要从根本上去思考是不是机制有问题。
4
最近在看《相声有新人》的节目,郭德纲谈到相声艺术时,始终把观众当成衣食父母,相声的第一要务是把观众逗乐了。如果这一点没做到,那相声就是失败的,如果相声只讲情怀,但不好笑,那不能怪观众不懂欣赏,只能回头自己再去琢磨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有问题。
万事万物,不尽相同,千般声色,万色归春。
听风说币: 区块链中文字幕组成员。微信号seeknsee,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听风说币,我们一起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思考、进化,践行、成长。你也可以在我公众号或币乎文章中留言,咱们私撩~
本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版权所有,转载请先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