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章节:第3章 幻灭
(此文质量一般,仅为打卡之用,大家不必费时看文)
这一章一共有16个小节,读书会要求分两天读完就可以,我本想一口气读完它,结果是做不到。
读幻灭,自然是痛苦的,还好作者一开始给了颗糖,他说幻灭其实是礼物。
幻灭的意思是——不再被错觉所迷惑。这其实是件好事。人类是尊重并渴求真相的。如果无法赶走错觉,就看不到真相,那我们就像是被禁锢的囚徒,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幻灭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幻灭会引发我们像孩子一样的偏差行为。
在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到来了。这时,我们就会做出一些“偏差行为”。
孩子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利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
当你因为欲求不满而愤恨时,你会重新感受小时候的你在同样情况下所感受到的沮丧。这也会让你做出和小时候相同的偏差行为。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并借此避免梦想幻灭。如果对方不愿意主动满足我们,那我们可以耍点小伎俩来诱使他们这么做。如果前两项行为不奏效,你至少还可以用报复的手段来扳回一城。如果这样仍然不行的话,你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干脆放弃,把自己缩进冷漠忧郁的壳里。
想法、信念、对自己的看法
一旦有一个想法在你心中酝酿,就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深远的影响。
如果想法是颗种子,把它种下,你得到的果实就是信念。
每个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我们每个人都会创造出一些怪物般的想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造成大大小小的灾难。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来源,也不知道它们应该只是过客,不应在他们脑中长驻。
过去的事虽然已被我们抛在身后,却如同魅影一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往往会决定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交什么样的朋友、住在什么样的地方,以及许多其他的事——甚至可能包括我们开什么样的车。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但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如果你真心相信自己是个成功的人,那么你的失败也会帮助你迈向成功之路;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个失败者,那么再大的成功在你眼中看来也像是失败。
痛苦储藏室,多么形象的比喻!
我们在心里开辟出一个储藏室——也就是潜意识——并把所有压抑的痛苦都丢进去锁起来,然后忘记有过这回事。潜意识和储藏室很像,都是用来收纳我们不想要却又不知怎么处理的东西的;但不同的地方是,潜意识可以无限地扩张,容纳愈来愈多的不愉快,让我们不用去面对痛苦。
亲密关系是治疗旧伤的机会。
亲密关系能治愈我们的旧伤,使其不再影响我们的智慧、创造力、人格、金钱、人生方向、自我表达和热情。但在过程中,我们必须先体验对我们造成影响的旧伤。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然后我们会尝试控制他们的行为,确保他们不会再犯。
夫妻之间的权利斗争
尽管不愉快的经验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仍会挣扎着去闪躲或拖延。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
和伴侣展开权力斗争,就是为了避免或拖延自己心中浮现的不愉快。
随着沮丧感愈来愈重,权力斗争慢慢演变成双方争夺亲密关系主控权的战斗,双方都努力地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话语和行为。
许多夫妻情愿忍受不愉快的权力斗争,也不愿面对争吵背后的痛苦。亲密关系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
这是一个绝妙的比方,大部分的亲密关系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吧!
当你刚认识某个人时,他/她只是轻掠过水面;彼此熟悉之后,对方就开始浸入水面之下,并慢慢下沉。你们彼此愈亲近,对方就潜得愈深。点头之交通常是停留在水面附近,好朋友则往下潜深一些,但亲密的伴侣则会一直下潜到你所能容许的深度。潜得愈深的人,就愈能看透你的面具和外在形象而发现真正的你。然而,当你们都深潜入对方的领域时,可能会发现,真正的你和他/她也许并不怎么迷人。
发怒比面对多年的痛苦更简单,所以我们选择发怒。
我们原本应该让爱来疗伤并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我们却让怒气将彼此的距离拉大。
要去了解、接受或宽恕,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相比较起来,发怒就简单得多。
权力斗争中一定包含愤怒的成分,刺激我们做出无情的行为,诸如攻击伴侣的人格、拳脚相向,或是能让家变成冷冻库的冷战等。
任意发怒或刻意压抑怒气都是可笑又无用的行为。
发怒的原因:第一,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第二,能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就能有效控制对方的行为。
人们借由发怒来止痛,以免对方再触及他们脆弱的一面。与此同时,他们渴望被重视的需求也能得以满足。
从表面上看来,争执的两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于双方共同的痛。只要能察觉彼此有相同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
在权力斗争中,愤怒有三种表达方式:攻击,情绪抽离(沉默、冷淡),被动攻击(受害者,让对方觉得有罪恶感)。
如果你感到愤怒,怒气其实是在保护你不去感受痛苦。如果我们能对自己诚实,并选择面对痛苦,我们就会了解这是治好旧痛的机会。
如果我们选择攻击伴侣或抽离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也许不必去感受痛苦,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疗伤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改正这些痛苦所造成的自我局限的信念。
当旧痛以争执的形式浮现时,愤怒提供给我们一个美妙的机会去感觉自己是“对的”。
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
如果你想逃避痛苦,只要证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对的,随便什么事都可以,只要让别人看起来像是错的一方就行了。
最短的距离
当旧伤浮现,而争吵的诱惑性愈来愈大时,两极之间的差异性会扩大,想要逃避痛苦的欲望会使得两人离对方愈来愈远。
正方逃避痛苦的方式,就是否认问题的存在;而反方逃避的方式,则是专注在恼人的事情上,并将其夸大,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人类应付痛苦的典型策略:放纵或否认。一方会放纵自己的焦虑、愤怒、不满的情绪,而另一方则会压抑这些情绪,选择逃跑,否认问题的严重性。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书中得到有效的解药,毕竟一句轻轻的“放了手,就能得到自由。”是谁都明白的道理,然而要做到却很难。
爱意,放下
不管多大的痛苦,只要集中全部精神来面对它,我就能有效地减轻痛苦,并让它转变成正面的感觉。要做到这样,必须有决心,我把这样的决心叫作“爱意”。
在特定时间、特定状况下,人类总是尽力做到最好。这种心灵的呼唤——往往是不自觉的欲望——就是我所谓的“爱意”。爱意的产生,是由于灵魂在驱策我们去学习如何真心地爱自己和对方。如果我们能明白,爱意在所有情况下都存在,那么我们就有机会了解,痛苦其实是一种转机,能让我们成长并摆脱目前所受的限制。
状况是不是等于问题,要看你怎么去诠释它。
只要你肯放下立场,不管结果是怎样,对你永远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因为坚持立场所得到的,只有理直气壮和骄傲所带来的不真实的安全感。放了手,就能得到自由,让自己在智慧和成熟中成长。
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这些问题都存在,这种权利斗争每天都在上演。即使意识到这样做不对,有时候也无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用各种方式挣扎着,企图掌控局面,然而结果可想而知-越来越失控。
然而至少我们明白了,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当前的问题,而是当前问题触动了储藏室里的伤痛记忆,而我们不想去面对这些记忆,所以必须用一个理由去阻止,或者去为自己承担责任,而亲密关系的对方完美的充当了这个角色。
明白这个道理,后续又如何去面对呢?期待后续章节中作者的药方。
真小实
2020.5.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