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方案作为一个可复制的模型,需要应对不同的场景。
我的时间管理的目标是:不浪费有效的注意力;争取尽量多的可使用注意力;实现目标。
注意力是实现目标的核心资源,注意力要想发挥作用需要同时拥有时间资源。但是只有时间资源也是不够的,没有注意力的话,时间只能算作无效时间。注意力和时间的关系是:时间+注意力 = 有效时间。有效时间是实现目标的资源。
因此所有时间管理方案都是围绕这个关系进行的。
我之前的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场景是坐在办公桌前面,只需要面对电脑和书就可以了。即便与人讨论,时间占比也不大。因此我可以随时拿出记录本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
记录时间开销的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统计各种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通过统计各种事情的时间开销,我可以知道各种事情需要的大概时间。这便于我进行规划。我以前的工作比较规律,每天的事情都差不多,基本都是看书、写文章、做实验,看文献等等。这种规划方式也适合当时我的工作场景。
另一个是记录时间开销也是一种自我监督方式。在我记录时间的时候,我可以及时感知自己一段时间内干了什么,是否在浪费时间,浪费注意力。这给我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及时的反馈。
但是加入新团队以后,遇到的不在办公桌前工作的场景就多了起来。我很难做到随时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因此我需要应对这种新的工作场景。
经过以前长时间的时间记录,我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很多。在进入新的工作场景中时,我可以开始训练更高级的时间统计能力,即通过估算的方式进行统计。在一个事件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标记和关联事件标记。通过这些标记估算时间开销。
不可否认的是,随时记录时间开销是效果最好的时间记录方案。但是由于这种时间记录方案应用场景的限制,而必须拓展新的方案。
我将时间记录方案调整为多场景方案。
在办公桌前工作的场景中,采用随时记录时间开销的方案。
不在办公桌前工作的场景中,采用标记的方法估算时间开销的方案。
不同场景中,最高效的时间管理方式是不同的。没必要坚持使用统一的时间管理方案应对不同的场景。时间管理方案应该是一个可以应对不同类型场景的系统化的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