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主要写了自己大学三年的反思,感觉还好,其实早有写一点东西的欲望了,然而由于内心的懒惰与不自信,一直觉得我写不出来,我就不适合写文字,一直停留到昨天,终于鼓起勇气在简书写了第一篇文章。
可是今天我却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从早上开始考虑,我是写看过的文学作品感悟呢,还是写励志类文章呢,还是写情感类的呢?每一类我都有那么一点话说,可是每一类又都不能够写出一篇我认为不错的文章。
我自认为暑假里面还是看过几本书,例如《长恨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王子》《边城》《偶遇》等等,可是悲哀的是每一本书我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说我所看的书几乎无效。
体验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悲哀之后,我认真思考了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首先,要看懂一本书,并不是像我一样快速阅读,草草过一遍就可以完全懂的。
其次,我看书的时候并没有做任何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的话在信息极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有用的。
于是,我开始去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去阅读一本书,得出如下方法:
1、摘录金句
其实,在一本书中,最先吸引眼球的是金典语句,很多时候一本书看完了,其他内容没记住,就记住了经典语句,这是很正常的。如果看完一本书,你连金句都没有记住一句,那么你的阅读是非常低效能的。摘录金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可以为自己以后说话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有的人说,我摘录了呀,可是并没有什么卵用,过几天又忘了。那是因为你只把它摘录在书上,而不是脑子里。根据艾宾浩斯曲线来看,我们的记忆是会逐渐遗忘的,所以我们需要时常翻看。
2、理清脉络,抓住重点
从小学开始,语文老师就叫我们如何去理清课文脉络,我们现在的阅读依然需要理清脉络。当一本书放在手中,我们需要先大致看看书的简介,目录,大致了解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去记录一些书中的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随时拿笔勾画,写感想,可以只是一两个字,但是却有很大的作用。
3、坚持写感想或者书评
阅读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那么就会像我一样看了书等于白看,脑子一片空白:如果没有输入想要输出,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可以根据之前所摘抄的金句和阅读过程中所记录的重点,所写的超简略感想,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自己的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者书评。
一直写不出文章的背后其实就是知识匮乏,一句话就是看的书太少,请注意这里看的书不是指你翻过的书,而是看了以后装在脑子里的书。为了让我自己以后把书装进脑子里,我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一些书上的阅读法,综合得出以上方法,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采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