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5日开始在简书上写文章,到今天12月10日,6天的时间写了18篇文章。是否算多,我没对比别人,不太清楚,但我找到了写文章的乐趣。说说历程吧。
在简书上发表文章之前,一开始想写些东西讲给上小学的孩子,因为现在小孩上学压力挺大的,周考、月考、半期考,一天到晚学的昏天黑地的,当然主要是学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还有第二外语,很累很枯燥,孩子很难有很高的积极性。于是考虑给孩子讲一些科普知识,既能拓宽眼界,又有一定趣味性。首先想到孩子常常问我们自己的身体是怎样的?脑子怎么思考的?人为什么做梦?等等类似的问题。我有一个想法:每周末给孩子讲一堂科普课,先从人体系列开始。于是我开始了资料收集、整理、创作。原想一个星期讲一个专题。第一课就从大脑开始吧,讲一讲神奇的大脑。
没想到难度很大,我是一名机械工程师,虽然平时非常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但对这些人体方面的科普知识知之甚少,只能临时查找资料,网上、书籍、文库等等,甚至连中国知网上的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都尝试搜索了。发现知识浩如烟海,但又很难找到真正满意的材料。自己又属于完美主义者,一周下来,收集了很多并不满意的材料,还是感觉无法写作,周末孩子回来了,未能按时兑现给孩子讲一课的承诺,孩子很失望,我也挺沮丧的。第二周继续收集,发现还是不满意,但考虑到不能再拖了,于是开始整理资料,发现资料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另外,很多知识过于死板,给十来岁的孩子讲,有点不太合适,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改编一下,自己本身也很无趣的,但还是硬着头皮先整理改编吧,因为第二周了,不能再拖了。可是又发现自己整理后的文章太长了,若在家讲一堂课用30分钟左右,根本讲不完,于是又把一堂课分成了很多篇。本来想再做个漂亮的PPT,因时间关系也不了了之。
第二个周末,电脑连上电视,在客厅给孩子讲了一下《神奇的大脑》,孩子挺感兴趣的,又自己看了一遍文稿。我很受鼓舞,想着要给自己一点压力,就想发到网上吧,于是投到了简书上。
既然开始了在简书上写文章,那就要坚持下去了,想到科普难度太大,周期又长,就开始琢磨除了讲给孩子的一堂课系列的人体科普专题,也顺便写写别的吧。于是考虑是不是把每天的日记贴上去,毕竟自己坚持写日记已经几年了,也有很多日记模板,先发表了的一篇日记模板,后来又贴上了一篇日记。但又感觉不妥,毕竟真实的日记是有很多个人隐私的,不太适合公开,而删除的太多又没有什么看点了。当然,发表的那篇日记模板还是值得大家参考的。
很偶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我有点感触,也反思了一下,因为看了很多书,阅读类的、时间管理类的、沟通类的、思维导图等等,也常看到要反思精进什么的。那我也拿来用用,就写了一篇从生活中反思。后来突然来了劲头,以后就坚持一下反思精进,什么生活、工作、学习呀,都有值得反思精进的事情。有种感觉,只要读书多了,积累的多了,写一些这一类的文章,就像水到渠成一样。那我以后就写成一个系列吧。
由此,我开始了每天坚持在简书上写文章的习惯,干劲很大,感觉很不错,我也相信能坚持下去的!期待你也能坚持看下去!
�V�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