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非暴力沟通》写到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开始留意自己生活中存在哪些“暴力”沟通行为,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暴力” 沟通行为竟然无处不在。
生活中大多时候,我往往会忽略掉观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我是想要向他人请求帮助的,最后却变成了命令,很容易导致紧张的气氛。
于是根据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开始不断改善我平时的沟通方式。
在此之前,我比较注重他人的感受,不喜欢表达自己感受,但是从这之后,我开始学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和家人或是和朋友交谈,遇到争执时,我会把因为争执感到难过的感受告诉他们,有效的缓解气氛。
平时在家里总是嫌长辈唠叨的我,虽然知道唠叨是对我的关爱,可我总是忍不住烦躁。读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发现这种不耐烦其实也是一种“暴力”沟通,是在拒绝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易使他们感到难过。想到这儿,我开始转变自己的心态,欣然接受长辈的“爱”,与此同时,我惊奇的发现,这时候我竟然没有一丝的不耐烦,反而还能调侃几句,这样一来家里的气氛更欢乐。
为了不把“请求”变成“命令”,在说话之前,我总是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向别人提出请求,而不是命令他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尽量的谦和有礼,让人感到舒服。
另外,我们通常会将自身情绪变化的原因归咎到他人身上,但是实际上我们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是因为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心里的期待落空才产生的。
比如,我们大多数人在七夕的时候没有收到爱人送的花,就会感到十分生气,甚至因此责怪对方没有这么做。但是却很少有人会冷静下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生气,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没有收到花吗?
原因很简单,送花只是一个形式,我们真正的需求和期待是希望能得到爱人的关心和在乎,当没有收到花儿时,就很容易认为这是对方对自己的不在乎,所以才会失落。不巧的是,在没有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这种失落就会转变生气。被生气支配的人在表达需求时便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仅仅表达出需要的是花儿。于是,双方在互不理解的情况下便容易吵架。
所以在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要先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某项需求和期待没有被满足,从而冷静下来,去向对方清晰的表达我们的需求和期待,做到“非暴力沟通”。
总而言之,我们会发现《非暴力沟通》实际上教会我们的是,千万不要和自己较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