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头条”和“知乎”,提问最频繁的有这么一道题:“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
在这个关乎理想世界的乐此不疲的追问下,出现最多的答案是宋朝。原因很简单,宋朝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是最适合生活的朝代。
为什么是宋朝?或许,是人们从《清明上河图》里,见识了宋朝的繁华;或许,是《东京梦华录》这部作品,写尽了宋代人的真实生活。
翻开《东京梦华录》,就犹如打开了时空的大门,那一边就是相隔千年的繁花似锦、活色生香。东京,就是北宋的首都汴梁,现在的河南开封。即便用现在宜居城市的眼光去衡量,它的各项指标也是具备的:商铺酒店一家挨着一家,以山水画为装饰,餐具都是银质的,品尝应季果蔬、南北美食更是不在话下;夜生活丰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文化消费有勾栏瓦肆的去处,上演说话、小唱、傀儡、杂技等,市民们看得兴高采烈,“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作者孟元老,生卒年不详,号幽兰居士,北宋东京开封府人,宋代文学家。该笔记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全书共分10卷,3万余字。第一卷记载了北宋东京外城、内城及大内城池结构,以及河流、皇城布局、中央官府等;第二、三卷主要包括大内前的几条重要街道、店铺、酒楼、饮食、夜市、早市、杂卖、防火等内容;第四、第五卷主要描述了皇太子纳妃、公主出降及民间娶妇、育子等习俗,还有肉行、鱼行等各种行市以及市井娱乐活动等;第六卷以后直到结束,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正月、立春、元宵、十六日、清明节、四月八日、端午、六月六日、七夕、中元节、中秋、重阳、立冬、冬至、十二月、除夕等节日活动,以及一年之中的重大皇家礼仪,诸如元旦朝会、冬至车驾宿大庆殿、祝寿、祭祀太庙、南郊祭天等。
《东京梦华录》幽咽回忆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汴梁的美食,民以食为天嘛。但不能用今天对河南菜的认识去想汴梁。据统计,书里一共涉及美食 300多个品种。从食材上看,肉、蛋、禽、豆、内脏、野味、河鲜、海鲜都已经开发出来入菜,让中国屹立于世界餐饮界的高超厨艺,溜炒鲊烧、蒸煮卤炖、腊煎糟腌等已臻化境。
吃饱喝足之后,当然就是乐了。书中第二个主题就是汴梁的瓦舍勾栏。有人统计过开封市民的组成,他们是贵族、官吏、商人、手工业者、人数庞大的禁军和家属。这个新兴的市民阶层不但消费着开封城里林立的酒楼、市场和夜市,还有文化和娱乐的需求。从前这些文化娱乐活动存在于上流社会,后来形形色色的艺人走上街头,娱乐大众。针对新的受众群体,艺人们不但对节目进行改造和创新,还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演出空间——瓦舍。瓦舍也叫瓦子、瓦肆,除了里面有歌舞表演、弹唱、说话,还有商业市集。《东京梦华录》里专门解释,瓦子里有卖药、卖卦、卖旧衣服、卖吃食、剪纸画的,用现在的话来讲,这里就是城市里提供公共娱乐休闲的大型综合体。
勾栏的原意是栏栅,汉代用栏杆把表演的露台隔离开,不许人随便进入。演变到宋代,表演的露台变成勾栏,成了瓦舍里不同的表演场地。当然,青楼也是勾栏的代名词,往下就不展开了。
书里第三个主题就汴梁的风物,这就广了去了,孟元老的字里行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座购物之都、享乐之都。
一年又一年的轮回,北宋的都城开封是华灯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月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音乐震荡、豪门夜宴。北宋的开封让孟元老沉浸其中,也令他感伤惆怅道:“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而对于千年之后的今人来讲,也犹如进入一场华丽的梦:太平日久,人物繁富。垂髫小儿,嬉戏鼓舞,白头老人,不知干戈。一年四季,观灯赏月,雪景花会,七夕乞巧,重阳登高。举目望去,尽是青楼画阁,珠帘绣户。雕车宝马,川流不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东京梦华录》,一部用文字写成的“清明上河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