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很快,快得失去很多细节。
而触动我们心依然是事物的细节。
最近每天早晨听一会《我们仨》,被书里面的细节深深地触动。
细节一:啼哭也幸福
在法国留学,有欢笑也有悲伤。当杨绛在法国得知妈妈逃难时去世,她在《我们仨》中写道:“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锺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后面丈夫和女儿分别离去,心中有多少悲苦。半年时间写完《我们仨》,不得不敬佩杨绛先生的毅力。
细节二:书中的父女对话
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我当时非常惊奇,所以把她的话一字字记住了。
钟书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圆圆立即感化了似的和爸爸非常友好,妈妈都退居第二了。圆圆始终和爸爸最“哥们”。钟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问。他是否说“你一生出来,我就认识你”?是否说“你是我的女儿”?是否说“我是你的爸爸”?我们三个人中间,我是最笨的一个。钟书究竟说了什么话,一下子就赢得女儿的友情,我猜不出来,只好存疑,只好永远是个谜了。反正他们两个立即成了好朋友。
细节三:圆圆读书
圆圆识了许多字,我常为她买带插图的小儿书。她读得很快,小书不经读,我特为她选挑长的故事。一次我买了一套三册《苦儿流浪记》。圆圆才看了开头,就伤心痛哭。我说这是故事,到结尾苦儿便不流浪了。我怎么说也没用。她看到那三本书就痛哭,一大滴热泪掉在凳上足有五分钱的镍币那么大。
她晚上盼妈妈跟她玩,看到我还要改大叠课卷(因为我兼任高三的英文教师),就含着一滴小眼泪,伸出个嫩拳头,作势打课卷。这已经够我心疼的。《苦儿流浪记》害她这么伤心痛哭,我觉得自己简直在虐待她了。我只好把书藏过,为她另买新书。
书中细节非常多,处处是细节动人,感人。
场景一幕幕再现,让人仿佛在看电影一样。语言的魅力皆是如此。
目前我们策划两本品牌图书,大家在讲时,细节不细,一带而过。
把触动的点展开来写,场景,语言,行为,神情。
而在经典图书里,细节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看来这是功底。
王茹 出版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