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H67/100 王茹:听书《我们仨》

H67/100 王茹:听书《我们仨》

作者: 品牌图书出版人王茹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06:12 被阅读0次
H67/100 王茹:听书《我们仨》

最近早晨听杨绛先生写得《我们仨》,每天早晨送梓百上幼儿园,然后去公司的路上听一会儿。

《我们仨》该书讲述了杨绛先生,钱钟书,钱媛,一家三口,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一开始听书,画面感极强,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有趣,同时也饱受生活中不易。

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专心做学问,与世无争。

1935年,杨绛和钱锺书夫妻二人前往牛津大学留学,锺书在校攻读文学硕士学位,杨绛作为一个旁听生自己常在图书馆读书,两个人在平淡简单的生活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后来,他们的女儿在英国出生,锺书拿到学位,两个人去法国巴黎求学。1938年,世界各地都受到战事影响,两个人也是很焦虑,带上女儿回国了。

他们在青年时代做学问,已经到了国家高度,并且终生孜孜不倦。

夫妻二人生活,对于一些新事物和未做的事物,他们称之为生活的探险。

杨绛在医院生产期间,钱锺书说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锺书说:“墨水呀!”杨绛安抚他:“墨水也能洗。”回家后钱锺书把台灯又砸了,杨绛问清楚了是什么灯,说:“不要紧,我会修。”他们就这样一个犯傻,一个包容;一个犯错,一个温柔地说,不要紧。正应了那句话,“所谓恩爱,就是好好说话”。

他们之间的爱,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在一点一滴的包容中。

听书过程中,颇为感动。

第一,他们青春时期,25岁左右,去牛津求学,周游欧洲。学问和视野都达到一个极高的高度,做学问成为终生追求。

第二,探索生活中未知,称之为探险。既是生活,又是探索的乐趣。品读生活的味道。

第三,两位先生之间的欣赏和包容,为人生增添了温情和能量。

书中写到:“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我们仨》充满家庭中家人相处的智慧。


王茹  出版人

相关文章

  • H67/100 王茹:听书《我们仨》

    最近早晨听杨绛先生写得《我们仨》,每天早晨送梓百上幼儿园,然后去公司的路上听一会儿。 《我们仨》该书讲述了杨绛先生...

  • H69/100 王茹:《我们仨》细节触动

    生活节奏很快,快得失去很多细节。 而触动我们心依然是事物的细节。 最近每天早晨听一会《我们仨》,被书里面的细节深深...

  • H59/100 王茹:《我们仨》值得学习的家庭角色

    《我们仨》是一本非常温暖的书,也是一本经典的家庭教育图书。值得细细品读。 杨绛先生曾经不无自豪地说:“我一生的杰作...

  • H39/100 王茹:后来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后来, 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 H40/100 王茹:静

    下午给一个亦师亦友的姐姐通一个电话,请教几个问题。 我就问姐姐周末在做什么事情? 姐姐说:在练习书法,以求心静。 ...

  • H21/100 王茹:根

    万物有了根源,才更有力量! 人也如同大树一样,根深才会叶茂。 生命中的1 就是我们生命之根。

  • 听书《我们仨》

    听点闲书《我们仨》,感觉都不容易。 杨绛先生用她百年的经历为我们道出了家的意义,也对人生中最美好的亲情、爱情做出了...

  • H46/100 王茹:定期清空

    每月一次彻底清空。 清空手机信息; 清空杂物; 清空角落; 清空自己; 如同手机一样,一键优化。 定期清空,给自己...

  • H47/100 王茹:斑马英语

    后来我参加一次活动,有几位外国朋友,简单对话还勉强应付。 未来国际化发展,语言还是很重要。 我下定决心,从小让梓百...

  • H62/100 王茹:死磕

    最近在死磕一个项目,从来都是用100%用心,但是却迟迟没有结果。 又给自己两个月的时间,整段时间来完成这个项目。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H67/100 王茹:听书《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xs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