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到儿子上小学时的照片,(图一)是在源一吃饭,因为人特别多上菜有些慢,他有一点点情绪。我靠在他身上,和他说,“是不是好饿呀?妈妈也饿了,饿得没有力气了,今天上菜怎么那么慢呢?”
这些话是我今天翻以前的朋友圈看到的。
和我们一起吃饭的一位朋友记录下了这个瞬间。好多朋友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把握不好这个度。
其实和孩子相处不应该有度,“感同身受”就行。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进行自我疗愈的过程。
在我童年的时候,父母忙于生计,爸爸是矿上工人,大部分时间都在下井;妈妈是家属,靠爸爸一个月18块的工资是不能养活我们的。
所幸的是我妈妈会缝纫机,她有一台上海蝴蝶牌缝纫机,平时我负责带着比我小4岁的弟弟,妈妈做一些衣服去乡街子上卖,以此贴补家用。
但是不管多忙多累,爸爸下班回到家都会把我和弟弟举高高的,还会捂住我们的耳朵,他的嘴巴发出声音让我们听颤音,这是我最喜欢的游戏,没有之一。
妈妈在她踩缝纫机的时候,干活的时候都会小声的哼着歌给我和弟弟听。
他们以他们的方式向我和弟弟传递着一种乐观的生活方式。到我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也是如此,会对着他们自言自语,会对着他们小声歌唱,还会用当年爸爸带我的方式去逗他们。
其实那时忙碌的他们带我的时间特别少,可是小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在我心里种下的快乐的种子一直伴随着我。
做了父母以后,我也努力去模仿他们。我希望自己在孩子心里种下的快乐的种子可以伴随他们一生。
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因为乐观向上而化险为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