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远亲近亲,都需要常来常往,久不走动,也就变得生疏了。正月初六,年味尚未淡去,由小舅爹爹牵头,我们这些内侄外侄才得以共聚一堂,把酒言欢,谈今叙旧。
一夜风吹雨,今朝又生寒。一早起来,窗外的雨依然在下。和儿子出门的时候衣服穿的有点少,风一吹,感到有些冷,真的是一岁年纪一岁人。我们自居巢路步行到乌石岗,待到时,身上也热气腾腾了,原来生命真的是需要运动的。
在小舅爹爹家坐下,喝了杯茶,老表们也络绎的到了。彼此问候,几番寒喧,多年未见,我们鬓角之间都已染上了白霜。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还是过去的事,回忆里全都是少年时光。闲聊中,多年的生疏又变得熟络了起来。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外面依然丝雨绵绵。饭店在海峰路那边,从舅爹爹家走几步就到了。一行人就这样行走在蒙蒙细雨里,似乎也有着几许浪漫的感觉。
饭店不大,倒也别致,尤其是名字更接地气,“菜根香”,这让我想起了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来。二楼定了两个包厢,三桌,表亲未全到,都到了最少得六桌。许多年未曾有过这样大的聚会了。坐定一看,这一桌除了两个姨老表(望江那边过来的)和我跟儿子外,余下都是嘎婆家老表。彼此都熟悉着,也不见外,就随便的闲聊着。我们聊到了大姨奶奶家为何从枞阳搬到了望江,聊到了我的老家范圩梅墩,聊到了梅墩村庄边的那条河流。自从父母去逝后,这些年连我也很少回去了。虽然村庄依然,但却已现凋零。回忆里仿佛时光倒流,我们又回到了当初的模样。
室外的雨忽大忽小,依然在下。服务员上菜的时候,我们的话题又转移到酒上面。桐城人无论大小宴,总是少不了酒。过去有俗话说,“庐江人拉饭,桐城人拉酒”。今天,小舅爹爹一桌备了两瓶八年古井原浆酒,酒是好酒,但随量行。每到正月,我一见到酒就打怵。看着能说会道的嘎婆家小老表脱去外套,穿着小马甲,就知道今天酒定又是少不了。其实,喝酒我喜欢微醺,多了难免会失态。未喝之前,我思路清晰,心里就是这样的想着。喝酒凭心情,心情好,聊得来,酒逢知己千杯少。两杯酒一下肚,酒意微醺时,早忘了东西南北中。敞开了喝,说实话,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经劝。特别是遇到嘎婆家小老表,巧舌如簧,口吐莲花,我每一回都是多。回家老婆又得说我贪酒了,到时候,你们得给我证明,我怕酒,都是老表劝的。
酒过三巡,望江大老表提议,我们一道去给小舅爹爹敬杯酒。是的,这回要不是小舅爹爹牵头,我们这些人又怎能这样相聚一堂呢?推开门,看到笑容满面的舅爹爹舅奶奶,那一刻,我的心底是如此的温暖着。
相聚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走出酒店的时候,雨也停了。我们一一道别,期待下回再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