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印象

作者: 明樱络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09:44 被阅读0次

            我清楚的记得于2010、4、1到达广州;一个我从未想过会去的地方。从车上醒来,满目迎接而来的是高楼大厦。从偏远乡村来的我第一次到了这么大的城市。此时的我,应该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出人头地,拼命奋斗,征服这座城市。画风一转,我揉揉眼睛,不知所措的起身。该下车了,而我还没睡醒,无任何想法。接下来是分配工作,到达办事处,就这样开始了我在广州的生活。

          原来常说要从学生身份转化为职场人身份,越早进入角色越快成长。我明显不属于这类人,4年来工作做得不好不坏,只能回句能活。有时会害怕与人聊天,聊什么呢?聊天总是会有很多问题要回答。面对问题,我有些恐惧。这4年来,我收获了什么?我想是独立与理性。(在这条道上还有很多路要走的,相对以前来说)。我想现在的我,可以一个人在一座城市生活,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去学习。人生中有伴是非常幸运的,但我们还得学会享受孤单不是?

          广州不愧有花城的美誉。这是个花档开在市场里的城市。试问还有那个城市也是这样?花在他们的生活中与菜同等地位,几乎每位主妇买菜同时都会带束鲜花回家。坊间流传对主妇送一大束鲜花,换来的可能不是赞美而是蹭怨还不如一棵花菜呢。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置办各色各样的年货;广州必不可少的还得有年花、年桔。对我这个外地人来说可稀奇了。头两年,市场的花档、走鬼的花摊、公园的景观、 区域的花市都是必逛的。寻常日子里更不必说,天桥的三角梅四季常红,道路旁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办公室里的绿萝、水仙,公共场所的兰花、菊花, 走鬼也是各季卖各花。。。。。。

            “食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这是一句民间谚语,今日有幸介绍下我眼中广州的食。可能因从小家中饮食少辣少盐的缘故,我对广州的饮食出奇的适应。啥东西白水一煮,就着生抽就成了。白切鸡、白切肉,上,没问题。早餐迅速解决的有拉肠、粥、面、馄饨、米粉;各种各样的,品种之多,我至今都没试完;还有种叹世界的叫早茶,各种点心,可以从早喝多下午,边喝边聊,餐厅热闹的像市场一样。中&晚餐,比较广式的就是烧腊、卤水、白切、蒜蓉,必配的是各式煲汤。广州全国各地的口味都有,辣的,不辣的,麻的,甜的。话说赣菜是有,但没那么多。湘菜在广州那感觉可是遍地开花。广式的还有各式甜点,潮汕粥、白 火勺、煲仔饭。。。。。。。(不能再想下去了,好饿)

          广州本地人、外地人这类的说话比较淡薄。这也是整个中国城市的趋势吧,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走。国家都从暂住证改居住证了。公共设施比较完善、免费公园、免费图书馆、免费博物馆都还可以。整体城市文明程度比较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好,感觉在国内肯定不低。还有我要点赞的是公务人员服务意识很好。(特别是与我在江西的比较,那一个天一个地的)粤语说起来像拉家常一样的,管认不认识的,反正听着他们都很熟。

          好了,以上说的都是很好的。确实,广州给我的印象如题“yue”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在哪里定居呢?我能说我想看到的是柳树、樟树而不是榕树不?春天桃花、杏花、梨花、李花、山茶花等,夏天大片的荷花,秋天满地的黄色,冬天冷冷的;这两年老是想热的要命也叫冬天。我能说我想看到的是燕子筑巢,草由黄变绿再黄再绿,年复一年,白墙灰瓦的不?我能吃到竹笋、米粿、年糕、腊鱼腊肉不?我能看到儿时与我一起嬉戏长大的小伙伴不?我能常回家看看,见见老是说我的父母不?或许这些都是“古早”“微识”。渐渐有些理解旅居海外华侨年老回国的故事。海外不是没有唐人街,不是故乡的那份情怀。在外多年,早把他乡作故乡,故乡也并非我们记忆中的故乡。如斯之举,现时的我无法削析。至于我,是的,我无法割舍那些看的,吃的,那些人,还有可以常回家看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粤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od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