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盛夏,离别的笙箫,在校园里轻轻悄悄唱响,毕业班的师生们忙着告别;栀子花肆意地开,似乎勉励大家勤奋惜时,不辍笔耕,用从容和笃定迎接她来年的绽放。这一年盛夏,也应该属于即将成为新一届毕业生的师生们,我们也应该忙起来,伴着花香准备一次与自己的对话。
诚然,最近的我很浮躁。浮躁的原因在于我发现班里的学生在无形间重复着上一届学生的故事。虽然学生和家长们每一届都不一样,但是,这样的重复让我后怕。我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我将不停地处理这样重复的问题。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也在循环着。带第一届学生时,我没有任何经验,学着处理各种学生问题。带第二届学生,用带第一届学生时积累下的经验就得心应手了,我疲于处理学生问题和家长问题。当我关注自己时,心里自然莫名的恐慌。于是,在这个周末,我打算静下来,准备一次与自己的对话。
我开始思考作为语文老师,上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我开始思考作为班主任,带一个好班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我认为是重视和学生的对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明确界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对话性,也鲜明指出了课堂教学对话的重要性。今天的两堂课,王老师给了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老师和学生之间,有语言的对话,有情感的对话,更有思想的对话。
还记得去年暑假,我在贵阳听王君老师上课。我清楚地记得通过王老师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读文本,去猜词义,去谈感受。学生正真参与到了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任务性活动驱动课堂,课前搭架子,课堂上给学生搭梯子,精心设计每一个课堂小结,和学生完成这一节课的对话。这种对话性,还体现在课堂内容中。走进文本,又走出了文本。阅读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一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阅读说明文和文言小说的方法,还知道了建筑风格也能体现建造者的精神追求。不仅知道了这个有关石兽的故事,还知道了作为人应该有一种自省的意识。在对话中,引导学生链接生活,关注社会,看到身边的“学霸式实践者”袁隆平和钟南山,看到身边的“匠心式实践者”卖油翁,老河兵。他们自信,自乐,自得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生命。由此,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只要勤于阅读,勤于思考,勤于实践,都能为生命的绽放着一抹亮色。因此,一堂好课应该是和学生有高质量的对话。
一个好班的标准是什么呢?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