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状态是保持每个人的独立,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相互依赖。
边界感的练习从探索和家人的关系开始,按照现实的状态,先做一个排序。
排在第一位的是先生。假如我们是两个圆,位置是怎样的?我觉察,位置是不固定的:有时彼此独立,有时略有重叠,有时重叠过半,有时会更多一些,比如周末一起外出,整天都在一起,时间和空间重合的多一些。我接受和享受这样的状态。对方的感受,也不错吧,能觉察到他的喜欢。
排在第二位的是儿子。假如我们是两个圆,是两个可以独立的圆,我们彼此拥有独立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圆也有相交的时候。这种状态,我还比较习惯,没有感觉被打扰,没有感觉空间被侵入。我反思有一种觉察,我们三个的手机都互不设防,密码共享,都能进,我每天拿儿子和先生的手机,就是去支付宝蚂蚁庄院忙活喂小鸡、去蚂蚁新村摆摊赚币做公益,这算不算侵入他们的边界呢?别的我倒是不看,单纯做这个。他俩也随我折腾,有时候,儿子还把手机送到我这里:妈妈,玩一会儿休息一下。
排在第三位的是父亲。父亲跟姐姐住在一起,他们一个小区。我跟父亲的交集会少一些,每周六我们都会聚餐,周日偶尔也一起外出,因为父亲最近不愿外出了。父亲喜欢吃带馅的,我煎茄盒或做水煎包,会给父亲送去。以前父亲很严肃,现在好多了,偶尔还是会批评我乱花钱,从小到大,“多批评少表扬或者不表扬”,是父亲对孩子的一贯做法。现在问他咸淡如何,从来都是回答:“正好。”父亲老来情商高了很多,再问,他便说:咸了少吃点多喝水,淡了加点盐。我也知道,父亲在外面,很以我们姊妹仨为傲。父亲,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排在第四位的是姐姐。姐姐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实际的家长,操心很多事,我很心疼她。我们彼此独立,也相互照拂,当然是姐姐照顾我比较多。
排在第五位的是妹妹。妹妹年龄比我小,人情世故比我明白,我常常一遍遍问她,她也不厌其烦。
我们姐妹三家人每逢周六便聚在姐姐家,周日一起外出游玩。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婆婆去世公公重度抑郁多年),我的父母,我的姐妹,给了我最大的理解慰藉和最了不起的支持援助。
原生家庭给我的是源源不断的爱,我爱这个家。母亲过世后,我们姐妹仨更为团结,成长自己,孝老爱幼,我们活成了母亲希望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