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开发全案》阅读分享,作者楼剑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94130/666845dc1ed25587.jpeg)
设计教学活动须知的心理学效应1
注意力极限效应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是有一定目的性的注意。
无意注意则有点随波逐流,由兴趣去激发相应的注意。
我们一般把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称为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也就越高。
一般来说,有意注意的维持时间较长,而无意注意维持的时间较短。
托尼·博赞在他的著作《全脑思考》中,提到一个成年人可以带着理解去倾听的时间是90分钟,但是能带着吸收的能力去倾听的时间是20分钟。
这也就意味着每20分钟,我们就要有一个明显形式的改变,或者授课节奏的改变。
同时注意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如果一个人注意的稳定性高,相应地,做事的成功概率也会较高。
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能抗干扰,让自己意志坚强,注意稳定,这样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相反,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缺乏抗干扰的能力,就无法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容易分心,导致做事效率不高。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心理学中,我们把因为注意极限的因素而导致错误的现象,称为注意极限效应。
如何避免注意力极限效应发生呢?
第一,运用教学中的90/20/8原则,即一般授课的模块不要超过90分钟,每20分钟就要变换一次主题或是活动的方式,每8分钟就要调动学员一次。这样可以确保学员注意力的稳定性,不至于走神。
第二,对于一些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对学员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可以提前发给学员,作为自学材料,上课时间则用来做答疑或演练点评。
第三,可制作一些3~10分钟的微课,微课适应移动学习的需要,有效避免注意力极限效应,以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94130/6fb5675abbc1d50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