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几个好友一起读了《熟年》,我读得慢些,刚刚才结束,也有一点感慨,捡最想说的聊聊。
一、取材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题材,一定要有最能深入人心的切肤认同感。
一个倪姓大家庭里寡母与二子一女的家庭琐碎生活故事,却在其中道尽了生活的苦乐与悲喜。老大倪伟民一家的世俗,却是最真实的小市民生活。老二倪伟强一家看似和睦的知识分子家庭,却也曝出其中的不和谐音符。老三是闺女伟贞,尽显娇女受宠要自由与新生活的情态。老母亲是个佛系的,在孩子年轻时守住了他们小家庭的底线,年老后患病也饱经波折。
这个故事里的人和事,都让读者有一种恍若故事发生在自己身边之感,其人熟悉,像身边的某个亲戚或熟人;其事熟悉,似乎就在某某身上曾发生过。
恰是这样,才见出功力。取材司空见惯众所周知的生活,写出你我他都知道的故事,却能见出人生,看出众生百态。
在司空见惯中写出与众不同,
在柴米油盐里品出苦辣酸甜。
二、情节跌宕起伏,看似平淡实则一波三折,一个故事之后另外一个情节应运而生,自然而然。
开篇就一句话,“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读着的时候,脑子里有各种念头闪过:谁?怎么样了?还挺吸引人的。展开联想,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思绪又开始游走翻飞,待到回味过来时,已是多少秒之后,不由得讪然一笑,自己还是着相了啊!
故事从老二媳妇春梅的月经停了开始,写成她人到中年的焦虑,引出丈夫倪伟强要追求新生而欲离婚的中年焦虑,穿插丈夫时断时续的情人经历,夹杂一帆风顺的儿子斯楠硕博连读失败反而毕业都危险的各种波折。不仅如此,更有丈夫脑子里的瘤,儿子斯楠与淑淑叛逆的爱,严宁对春梅的追求,离婚后春梅对老太太的照顾,最后的故事又在春梅月经来了又走再度怀孕中结束。
单是这一家人的复杂经历就已经足够写成一个大故事了,可本书还不仅如此,更夹杂着其他两家人的人生。
世间百态,在故事中看见悲凉与众不同。
就在你以为一个情节结束的时候,作者就能自然而然地开始另外一个波折,让故事顺理成章地发展,却让读者不觉得虚假和突兀,反而跟着作者的节奏走,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乃高人!
当然还有三和四,明天再说吧,我懒了,嘻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