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双调,一般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试着进行结构分析。
一、起(首句)——承(二句)——转(三句)——合或承(四五句)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 ·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片首句起,长江水。二句承,水上的浪花。三句转,不写长江之水,而写抽象之理:是非成败转头空。四五句将第三句的情通过“比”的手法写出,同时合上前面的长江水。
过片由景过度,青山夕阳过度到江渚上的白发渔樵。
下片首句起,二句承。第三句转,不接着写白发渔樵感受秋月春风,而写浊酒喜相逢,由面到点。四五句承着喜相逢而写笑谈,主人公还是前面的白发渔樵。
整首词分析,上片从滚滚长江水引出“是非成败转头空”,下片由白发渔樵喜相逢,引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上片的是非成败之事即下片的古今多少事,全词气脉相连,浑然一体。
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上片首句起,三年未见,二句承,解释原因,三年在浪迹天涯。三句转,由面到点,细节勾勒,一笑春温。四五句继续承着第三句写,介绍人物特点。
过片转到饯别上。
下片首句起,今晚钱穆将远行,二句承,写送行时之景。三句转,不写送行,写酒席之景。四五句对“不用翠眉颦”的解释。
全词分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对“天涯踏尽红尘”的照应。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上片首句起,东坡夜饮,二句承,三更才归来。三句转,不写东坡,而写家童酣睡。四句承酣睡,继续写家童。五句承敲门不应,也合上东坡三更而归。
过片由叙事转到议论。
下片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由情转入景,“比”手法运用。四五句合,由景到情,合上下片开头的议论。
全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
临江仙(唐·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上片首句起,二句承,由西去到飘蓬。三句转,不接着写西去,而写回头。四五句承第三句,写回头之景,无我之景比内心之情。
过片转,由离亭过度到乘船。
下片首句起,二句承。三句转,由景到情——愁浓。四五句把浓愁外化为景。
全词通过两个场景刻画飘蓬之愁。
二、对起(一二句)——转(三句)——合或承(四五句)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上片一二句对起,梦后与酒醒两个时间段。三句转,将锁楼台、垂帘幕之景转外离别之情,并点出时间。四五句承第三句,将离别之恨转为景,“比”的手法。
过片转,现实转到回忆。
下片首句起,二句承,写初见时的衣着。三句转,不继续写衣着打扮,而写弹琵琶诉相思。四五句承,回忆当时相见之景。
全词上片写离别后,下片写相见时。“当时明月在”,又把回忆拉回到现实。当年“弦上说相思”,而今心里尽相思。
三、起(首句)——承(二句)——承(三句)——转合(四五句)
临江仙·寒柳(清·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上片首句以问作起,柳絮飞去哪里,二句承,柳絮已被冰雪摧残,三句继续承,被冰雪摧残后,柳树更加显得凄冷稀疏。四句转,写明月好,五句承第四句,同时“憔悴”合上前面的“摧残”。
过片由憔悴过度到繁丝摇落,由景自然过度。
下片首句起,二句承,繁丝到春山,既是景,也是人。三句转,直接转到人上。四五句承第三句的情,同时,“西风吹不散眉弯”合上前面的“摧残”、“憔悴”、“繁丝摇落”。
全词由物到人,情景合一,深化思念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