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垂直类生活产品——into产品分析

垂直类生活产品——into产品分析

作者: racheal_csq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16:38 被阅读224次

    一、目的

    作为对于自己初次产品经验的总结,为into app提供一定优化建议,并排出需求表的优先级建议

    二、市场分析

    1)娱乐方式市场

    目前城市人人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稀缺和低效,而是效率提升过后的快节奏、浮躁和焦虑并行的生活状态。工具的升级,使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越来越不需要熟人关系的协作,孤独感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强。

    这种背景下,消灭无聊缓解焦虑杀时间的”娱乐”会是一个重点,“省时间”省出来的碎片化时间,终归会浪费在美好而快乐的事情上。目前在娱乐市场上存在以下两种主流娱乐模式:

    ①“游戏+社交”:这也是17年的娱乐热点。代表案例有王者荣耀、狼人杀、派派。事实上16年的球球大作战、蛇蛇争霸、阴阳师,已经出现过这样的趋势。它的模式是在某个区间内成为爆点,吸引大量流量和日活,但是游戏模式的缺点在于具有明显的潮流性和周期性,一种游戏流行了半年至两年以后就进入平台期,或是被一个更好玩的游戏夺走流量。

    ②另一种娱乐方式则是内容平台的崛起,如爱奇艺、今日头条、喜马拉雅、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多媒体等。由于用户群体需求差异,各个垂直领域开始精细划分。这一类产品的特点是只聚焦一个垂类领域,深度解决特定用户对专业性内容的获取需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信息不对称的诉求已经被满足,我们逐渐进入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再也没有用户说获取不到什么信息,更多的是信息太多,如何看到用户真正想看的信息,是这个时代的内容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

    而into所处的市场就是城市玩乐类的垂直市场,这一块主要针对城市中产阶级,为他们提供特定领域的玩乐建议。目前这类城市玩乐的垂直领域目前处于蓝海市场,目前处于多家同时竞争的情况,在用户占有上并没有哪家处于绝对优势。

    2)中产阶级市场发展

    以85后-95后为代表的这一代因为从小接触互联网的这一代年轻人似乎变得越来越宅,大多愿意在线上交流,娱乐方式匮乏。其实并不是不想出去玩,而是对他们对娱乐活动有了更高的追求。而目前市场上已存在的大众点评、美团等生活类产品等提供的传统娱乐已经无法满足这类人群的需要,从17年年初线上狼人杀爆火的情况已经可以看出这类人群对新型娱乐方式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更有趣、更新鲜、更酷、更好玩的活动,因此有符合他们口味的城市玩乐推荐对他们来说有天然的吸引力。

    并且随着85-95这代人由于与老一辈消费观念的不同,愿意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并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买单,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在5-10年内,由于他们在社会上的成长和经济实力的增加,这代人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中产阶级市场。

    三、竞品分析

    目前从本地生活内容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推美食内容的app,针对人群更加细分,针对高端消费市场。例如ENJOY、Yhouse

    2.主推票务内容的app,针对特定青少年人群,提供更多有意思的活动。例如走起、周末去哪儿、懒人周末、松果生活

    3.提供生活类综合内容的app,内容覆盖面生活各个细节,内容上强调全面。例如大众点评、58同城等

    4.主推生活探索内容类的app,内容覆盖吃喝玩乐等多方面,不过没有生活综合类那么多品类的生活信息。因为它针对年轻用户,产品内容更加精选与集中。例如into、MARS、鲜城、新媒体(公众号、微博)等。

    由于into属于生活探索类app,本文会首先从细分领域与综合领域的角度,把into与大众点评做一个对比分析。然后在生活探索领域里,对新媒体、into、mars和做一个对比分析。

    Into与大众点评基本信息对比

    a.大众点评与into其他对比:

    功能对比

    1)提供商户信息:

    大众提供全面的商家服务、位置、口味、环境、菜品详情等客观性信息

    Into提供介绍性的商户信息,突出商户的突出特点,每个商户信息都有专属的商店介绍标题,内容更有针对性

    商户信息对比(左图into,右图大众)

    2)内容范围

    大众积极扩大本地生活服务品类,从餐饮切入到电影、酒店、周边游、购物、结婚、学习培训、亲子等细分领域,强调生活内容的全面性

    into更着重于几个大类分类的精细选择。比如吃就单独分出来了餐厅、咖啡、茶馆、甜品等大类。而餐厅分类下更有日本料理、韩国料理、南亚料理、西亚料理、中南美料理、早午餐、轻食、创意融合等细分分类

    内容范围对比(左图into,右图大众)

    3)点评功能:

    点评功能是大众的核心。大众将点评用户划分为消费性用户和贡献型用户。消费性用户是以大众点评为工具,每次出门消费前都打开app搜索信息以作辅助判断的用户,他们消费的是大众点评的内容,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在店铺内的物质和服务消费。这类用户,依靠优质的内容来吸引,而优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贡献型用户。因此贡献型用户是大众的运营重心。大众为贡献型用户提供了4个相对独立的成长体系,并在出口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福利,比较积极的VIP会员,平均2-3周可以吃到一次霸王餐。

    商户提供福利,用户来体验,然后点评,获取分值之后提高获得福利的几率,出口和入口之间无缝连接成一个完美闭环。商户提高了人气,平台积累了内容,用户获得了快乐。

    Into对评价处于放飞的状态,让用户自由评论,没有福利提供,因而积极性欠缺,店铺后用户点评较少,且带图的精品点评也不多。

    点评功能对比(左图into,右图大众)

    4)大众从线上的商家信息介绍,到使用去店消费过程中的订座、推荐菜信息、优惠买单功能,串联了用户的整个使用。从用户端信息展示到商家交易端实现闭环。

    而目前into要抢占的是用户信息展示的这个入口,不参与商家交易端。利用现在大众点评的用户点评和整个使用流程做辅助,慢慢带给用户以信任感,让他们发现into推荐的却是就是优质的内容,抢占用户流量的入口。后期随着工具化属性的进一步完善,进一步获取大众点评闭环上的用户。

    b.新媒体、into、Mars对比

    上文提到过into要抢占的是信息展示的入口,但是这个入口除了垂直领域的生活探索类app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竞品,那就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新媒体占据了用户信息内容的很大一部分市场。

    新媒体的运营者一般为个体或某个小团队,通常是基于某个大型内容平台上自由发挥,但是由于平台功能的有限性,往往寻找某些内容的信息时极为不便。

    比如说你关注了好几个美食公众号,某天偶尔看到了一个好吃的馆子,周末了你想去这个馆子拔草,想把那个店找出来。你得分别找好几个平台的历史记录,看半天才看到这条内容。或者你更加机智,看到的时候就直接截图,通过店名、内容和地址这几个信息截图保存在手机里,但是截图没几个店内容就乱的不行,用起来也不方便。

    这就是新媒体内容的弊端,工具化属性不强,功能使用性弱。这也就是生活探索类产品需要强化的点——工具化属性明确。

    所以接下来我将会从工具化属性的角度来分析mars和into

    工具化属性的内容有:

    1)用户评论:提供其他用户的评论,减少决策成本

    就目前情况来说,mars的评论活跃度明显好于into,而mars对用户评论进行福利性的运营,为什么into的评论使用情况会那么糟,我认为是一些用户体验细节上的设计不合理:

    ①评论入口:

    评论入口对比(左图into,右图大众)

    into的评论入口是附在所有评论的下面一个不起眼的矩形文字输入框,不注意看的话很容易被用户忽略。想突出某项功能就要强化它的UI,mars的入口就体现了这个原则。只要进入详情页,评论图标会一直悬浮在商户详情和用户评论页面上,给用户以充分的刺激

    建议UI上做优化,评论图标悬浮,分享图标并列到收藏、去过的那一列图标上

    ②用户评论页面:

    评论页面(左为图1 右为图2)
    评论页面(左为图3  右为图4)

    into在在商户详情的评论是只能看到用户的评论(图1),是看不到赞和评论情况的,如果想要和用户进行互动,必须点击评论进入评论页面(图2),才能看到相关信息

    这一步强烈消弱了用户之间互动的积极性,与mars的评论图(图4)一对比就可以看到用户之间的氛围不同。

    建议把赞和评论信息放出来,在下端做不隐藏处理,有多少评论放多少评论。我知道原来做缩进的考虑是图3下方的“收录在专题”和“附近商户推荐模块”的考虑,建议这两块

    的内容放在地址、价格和电话内容上方,并且附近商户做横向滑动显示,节省空间。

    2)搜索:

    搜索功能是与新媒体差异化体验的重要功能,因为一般的新媒体上的搜索是无法对整篇文章的单个内容收藏。搜索功能是app独有的优势,能够对信息作出高效的整合与展现。但是现在的into、mars在这一块上都没有做好。

    ①搜索范围

    搜索范围表格

    可以看到,into和mars里含金量极高的专题内容以及特色的优惠内容都没有搜索功能,这一点是很欠缺的,减少了二次曝光的一个大入口。

    ②搜索页面

    搜索页面对比(左为into 右为mars)

    在搜索页面上,mars由于UI的原因,搜索页的信息展示保留了首页一般信息展示的方式,用户从搜索页面上根本无法直接快速获取商店价格、介绍、信息。而相反,into搜索显示既有偏重,又能够展示搜索内容。这是into工具化实用性超越mars的一个重大方面。

    建议:立即完善专题搜索、模糊搜索和优惠搜索等内容,把这个有优势的工具化功能完善。

    3)收藏:

    收藏的重要性在于这是用户从获取信息到转化为出行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相对于新媒体,功能性方面与搜索相似,在于可以不考虑整个媒体内容,方便对单个内容进行操作。

    收藏里的内容很多,比如into里就有单店、专题、活动等多方面数据。mars上有地点、商圈、专题、活动和线路等内容,比into还杂。但是在收藏的信息整合方面,mars却做的更好。

    收藏页面对比(左为into 右为mars)

    为什么说mars做得更好,是因为寻找信息的路径更短。我们的UI目前是直接展示在个人中心的列表栏,mars则是都集成到了我的收藏里,在我的收藏下方以菜单栏的形式展示各个模块。而用户对于收藏内容类别,其实是模糊的,甚至有的用户分不清动态与商户内容的区别。因为在寻找自己收藏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复的进入、跳出,这个过程是严重损害用户体验的。

    特别是我们目前收藏页面的一个大bug:只能显示显示当前城市的收藏内容。如果切换了一个城市,则其他城市的收藏内容无法显示。由于现在的推动力度加大了,早上会推送旅游城市的内容,用户查看以后如果收藏,再点击返回,但这时回到的是本地生活内容。用户这时已经对两个城市之间的切换就感到困惑了,这时到了收藏夹里还找不到原来的收藏内容,简直一脸懵逼

    建议:

    ①收藏夹增加城市分类列表,在这里切换不同城市的数据。

    ②收藏的单店、专题和动态内容都移动至“我的收藏里”,以导航栏的形式切换

    4)特色工具分析

    作为基于位置定位的产品,mars和into都有着相应的特色功能。但是就目前来说,由于细节设计的问题,两个功能的实用性并不高,哪个产品能跟注重场景和用户体验,对特色功能进行优化改进,能跟有利于用户留存。

    mars特色功能(图1 图2)
    into特色功能(图3 图4)

    mars主打路线功能(图1、图2):用户可以查看其他用户的路线流程,根据别人的流程进行选择感兴趣的地点进行查看。图1是路线图的展现形式,点击某个路线进入后,是图2的展现形式。大多数用户出于尝鲜心理会试用,但目前最新的一条路线内容时间已经是2017年5月了。

    它目前的不足点在于:路线信息与商户内容的结合过于生硬,图1和图2放上来的地图并看不懂它具体去了哪,并且图2要查看内容还必须二次点击,跳转去第二个页面,那我要这个地图做什么,还不如直接看专题

    into主打附近页功能(图3、图4),用户打开这个页面就可以显示附近的页面,并可以分类查看美食、玩乐、酒吧和文娱的内容,如图3。打开地图可以直接看所有页面的商户信息以及他们的位置。

    它目前的不足点在于:图3的定位功能不准,这是致命的点,图4的UI有问题,看起来不舒服,有用信息提供的太少。期待这次地图页改版后的效果。

    四、用户分析

    实际用户:

    into用户地域分布

    (数据来自百度数据)

    into用户大部分集中在江浙沪,沿海城市等较为发达的城市,其中在上海了大部分用户量。这些城市的吃喝玩乐资源丰富且用户的消费观念与之相符。

    into用户男女比例

    (数据来自百度数据)

    into用户女性用户比例高达88.73%,比例大大超出互联网平均比例44.1%。一般来说,女性用户多的情况在电商类的女性化平台较为常见,但是into是一个中性化的平台,男生加入也并不觉得尴尬。在社交领域内,优质女性用户多本身是一个吸引男性用户的点。因此我们得好好发挥女性用户这个优势

    目标用户:25-35岁有一定经济能力、有审美追求的用户

    年龄:

    into用户年龄分布比例

    into的用户大部分集中在21-25年龄段和26-30两个年龄段内,但是两个年龄段内的用户群有着不同的用户特点:

    21-25岁的用户大部分属于学生和刚出来工作1-2年的职场新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消费能力有限,但是这部分年轻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探索城市内新鲜好玩的地方有极大的兴趣。虽然他们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但是在将来的5-10年内,随着他们年龄成长和收入上的成长,将转化为我们的主要用户,所以在产品设计时必须适当满足这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并把他们转化为活跃用户。需求:对于身在大城市他们来说,可以玩的地方太多,如何找到有趣且好玩的地方成为了他们的刚需,因此我们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天然有极大吸引力。但是他们经济条件有限,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完善用户评价,减低他们的决策风险,让他们拿着into去探店的转化率更高。

    25-30岁的用户大部分属于有一定收入的上班族,他们有一定审美追求,并在经济负担能力范围内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因此对餐厅、娱乐方式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需求:1)由于对城市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与积累,所以他们的需求更偏重于新店、新品,以及一些原来从没接触过的完全新鲜的事物。2)由于工作的原因,这部分用户的社交圈子非常有限。如果有不尴尬的线下活动,这会是抓人的一个点。

    五、个人建议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1)搜索拓展

    搜索功能是与新媒体差异化体验的重要功能,因为一般的新媒体上的搜索是无法对整篇文章的单个内容收藏。搜索功能是app独有的优势,能够对信息作出高效的整合与展现。但是现在的into、mars在这一块上都没有做好。同时在搜索内容展现形式上来说,竞品mars在这一块并没有优势,建议立即完善专题搜索、模糊搜索和优惠搜索等内容,把这个有优势的工具化功能完善。

    2)构建用户成长体系

    目前我们的短板就是用户活跃度太低,(我们的活跃度太低了,只有1%)这是因为用户的参与感不够,用户没有养成参与into的习惯,只是单方面接受信息,而很少对我们给予反馈。典型反映是商家下得到的用户评论过少。

    唯一一个例外是每次的into福利下评论特别活跃,而每次into福利的获奖规则并没有对产品数据提升起到很大作用(目前规则是随机抽取,参与福利下的话题讨论,按照讨论的质量选取),这样只会让into福利这个页面的

    目前我们需要做的事是,把into福利的获奖规则转换为提升用户参与度的行为,具体做法就是引入一套积分评价体系。比如说,活动日期是8月21日,into福利的上线时间是8月12日,赢取规则是:在8月16日12:00点前,个人积分最高的前10位用户将赢取into福利。

    在into福利页面下,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彼此之间的等级(不同积分对应不同等级)。获奖规则对老用户倾斜,能直接让老用户产生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into获奖规则里的截止日期限定,还能让用户产生紧迫感,在工作日多打开into看内容(周末的日活高出15%左右),从而提高日活。个人成长体系的刺激下+细节UI改进,用户评论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

    更重要的是通过into福利建立用户成长体系,构建一个逻辑合理,同时符合目前运营需求得用户成长体系。比如举报商户票价信息错误/商户关门可增加200积分,比如社区用户互动次数达到10次得到300积分,比如评论分享3张图片可增加10积分,比如挑选为精品评论可增加50积分,比如海外城市评论可增加30积分,可增加100积分等。

    既然我们没有那么多运营活动,就从into福利这个点开始拉活。必须活跃度上去了商户转化率才会高。日活高,转化率高这些硬数据在那里后期的media kit才能拿下更好的价钱。

    3)收藏体系的整合

    收藏的重要性在于这是用户从获取信息到转化为出行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相对于新媒体,功能性方面与搜索相似,在于可以不考虑整个媒体内容,方便对单个内容进行操作。

    收藏里的内容很多,比如into里就有单店、专题、活动等多方面数据。目前是into的收藏内容是直接展示在个人中心的列表栏,而用户对于收藏内容类别,其实是模糊的,甚至有的用户分不清动态与商户内容的区别。因为在寻找自己收藏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复的进入、跳出,这个过程是严重损害用户体验的。

    特别是我们目前收藏页面的一个大bug:只能显示显示当前城市的收藏内容。如果切换了一个城市,则其他城市的收藏内容无法显示。由于现在的推动力度加大了,早上会推送旅游城市的内容,用户查看以后如果收藏,再点击返回,但这时回到的是本地生活内容。用户这时已经对两个城市之间的切换就感到困惑了,这时到了收藏夹里还找不到原来的收藏内容,简直一脸懵逼

    建议:①收藏夹增加城市分类列表,在这里切换不同城市的数据。

    ②收藏的单店、专题和动态内容都移动至“我的收藏里”,以导航栏的形式切换

    4)继续改进内容紊乱

    ①福利的内容混乱

    专题里有福利,新店里有福利,优惠里还有折扣,会造成用户极大的困惑,页不知道究竟哪里有福利,应该怎样查看。

    建议:统一集中在优惠页面,放长文章福利、新店福利和优惠里的折扣信息。而优惠里新品和活动的内容删掉或是在优惠界面顶部插入两个入口。

    ②提升专题的查看效率

    目前专题在内容里的含金量是极高的,但是这些内容并没有作为主打信息有效地呈现,目前用户要找某个特定榜单和特定玩法还得翻很久。

    建议:在专题头部放三个分类的入口:榜单、X小时玩法、推荐,增加这些高价值文章的曝光

    5)社区展示形式修改:

    现状:目前的社区的使用形式只是用户单方面记录,去过into推荐的某些地方,这些内容或许发到朋友圈不合适于是放在into上,单纯作为个人打卡的记录。但是作为使用者,却很少查看其他用户的内容。这个典型反映就是用户内容下评论条数过少,用户之间互动过少。

    建议:社区动态不按照话题分类,社区页直接用时间轴的形式展示所有用户的动态。

    6)内容的持续提高

    探店团队在探店时仔细核实商户信息,包括试营业时间、票价情况,并能向商户声明如果停业,记得反馈信息这些细节,同时在UI上增加报错功能,增强用户体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垂直类生活产品——into产品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tt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