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吹拂过绿叶的风,变的格外温柔。亲吻花朵的阳光,也露出亲切的笑脸。那一片生机来到了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在园区里,郎园Park的商户小伙伴山水琴院的主理人孙慧老师面对这盎然的春意,写下了这篇关于春的文章。
《说文解字》中对“春”有一种讲法,说“春者,蠢也”,春天它是萌动的、是蠢蠢欲动的,是生机而待发的,它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孕育、沉寂,此刻正蓄而待发。
春天又是伟大的、是有德的,春天的强大是没有任何一个季节能够与其相比的。
春天给予万物生机、夏给予生的延续、秋天凋零、冬天是沉寂与孕育。
《牡丹亭》中杜丽娘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春风吹来是一丝一缕、细细的,浩天浩地的、满天满地的、不断的吹来的;它给人、给整个世界是一种温厚的德行。
所以如果从文化的指向来说,春天应该配儒家,它的品格是与儒家思想相配;
而秋天是有一定距离的:透彻、忘情。它可以配道家的忘情。
春天的图腾是青龙,为什么是“青”龙?因为春天相配的颜色是绿色,春天主木、主生、万物生机就是绿色的,所是它的颜色是“青色”。
南宋有位女词人叫严蕊,她写了一首《卜算子》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身误。
花开花落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南宋·严蕊
春天被称为『东君』。
四季、四方都可以给予帝王的尊荣。
比如说“白帝城”它在西方,是刘备托孤的地方,东方往往补称为”东君“、或者是“东神“、“春君”“春帝”,春天它是有德的、它是主生机的。
严蕊是一位身份比较卑贱的女子,在军营之中充当歌笑之女,她曾经被诬陷,便以这首词来自剖、来表明自己是清白的,她说:
『不是爱风尘』
我伦为营妓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不是因为我自己想往风尘。
『似被前身误』仿佛是前生之中的某种命吧,所以注定了我这样的遭遇。
『花开花落』又以花来比喻自己,如果我被释放自由,那便是“花开”,是自主的、自由的。
『花落』如果被治罪、被羁押,是以花落来比喻的。
『自有时』将花与人联系起来,她说花是由春天来为它的命运作主的,总是要依赖东君来为我做主。
严蕊这位女子把自己的生死、把自己的自由或者是困顿寄托于在这位平判者,传说是由岳飞的后代岳灵来审问她、来主持这件事情。
这首词的后半阙,就是这句著名的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是一位性格很洒脱、很豪迈的女子。
我们借此来理解春天在我们传统生活中的地位、力量以及品性是怎样的。
《红楼梦》中曹雪芹将林黛玉的生日安排在2月12日花朝节这天,是有某种用意的。
贾宝玉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呢?书中并没有点明,但是根据前后的推测,是在农历四月的下旬。
周汝昌先生的推论,根据《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给宝玉过生日这一回,还有书中其它的章回的推测,他说”农历的四月二十六是芒种时节,就是在那一天、在27回“宝玉扑蝶、黛玉葬花……煞是很多好看的情节,都全部挤在这几回里面了,而这几回就是写的同一天,周汝昌先生说为什么这一天如此的重要?
他联系了前后的情节,这一天是宝玉生日,民间的说法是4月26这一天又是花神退位,春夏交替。
如果周汝昌先生的推测成立的话,那么根据曹雪芹先生的安排:宝玉与黛玉这对年轻人,他们是一头一尾,一个代表春天的开始,是花神的升座;一个代表春天的结束,是花神的退位。
那一天大观园为什么会这么热闹?
因为这一天园中女子为花神在园子里面叠了很多彩旗、彩带在树上。
“这两位年轻人象征着春天的最美丽:春天的始发与完结。一个双鱼座,一个双子座,所以这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这么的热闹,经常会有不愉之气,你根本想不到的一些口角引发的一些纠缠,像是四个人在纠缠(当然,这个是玩笑话啦~)。”
——董梅老师上课录音整理而出
又
匆匆忙忙过完了正月,此时正值仲春,春昼初长,山水琴院后院里的一株柳树已悄悄吐出蜻蜓大小的芽叶儿,刚刚萌动的柳色甚是可爱~
春节前后痴迷上了南宋姜夔的作品与音乐,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首《淡黄柳》,正是应了这一丝丝烟丝醉软、心似缱绻。
《淡黄柳》
序曰: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词曰: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 南宋·姜夔
《淡黄柳》是姜白石1190年创作的一首自度曲,前面有一个小序曰: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实际上,这是姜夔在合肥与情侣重逢时所作的一首自度曲:
这首词调和姜夔的另一首《长亭怨慢》一样,也是先从垂柳依依触景感怀写起,然后进一步抒发作者和合肥女子的眷恋之情。姜夔在词中把自己的恋人比作三国时代嫁与周瑜的美女小乔。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句,表面上看是惋惜眷色消逝,实际上是感伤爱情之花的凋谢。
《淡黄柳》的曲调调是羽调式。它也采用以级进为主的旋法,但情绪显得苍劲、悲凉,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哀愁。
它的音乐结构也是A、B型的贯串发展的二段体。上下乐段曲调不同,但又有联系。如第一段:
其旋律就和第二段的
一句相似,其先扬后抑的音调,唱来十分凄怆。
随着感情发展的需要,姜白石还在第二乐段中作了精心的艺术创造。如“明朝又寒食”。一句中的“寒”字,非常巧妙地用了清角“还原fa”。
这一个音的突然出现给歌曲带来了新的色彩,既丰富的旋律,又有助于词意表达。再如:
一句,先级进下行到主音“la”,忽而又跳进到变徴音“升fa”,再逐级下行使乐句停顿在宫音“do”上,接着在
一句中再一次使用了清乐音阶,而且,由于清角音“还原fa”在这里起到了骨干音的作用,因而又使旋律带有转入下属宫调的因素。
最后,重又出现变徴音“升fa”,使歌曲回到它原用的雅乐音阶和原来的调性,并稳定地结束在主音“la”上。
作者在这首歌曲中混合使用了雅乐和清乐两种音阶,并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了调性转换的手法,产生了显著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使旋律富有层次和对比,而且还大大加浓了歌曲的感情色彩。
姜夔自1191年在合肥与琵琶女分手以后,彼此再也无缘相见,白石只能把“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苦恋之情寄托在以后的词作之中。
——文章转载已经过孙慧老师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