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以“道”解“道”, 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第23章

以“道”解“道”, 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第23章

作者: 曲焕章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23:01 被阅读0次
    曲焕章—白药仔

    《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23章

    作者:山顶洞人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解析: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译文为,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这个理大家都认可。

    看看现在的社会,有几个不狂的?哪怕小人得志也狂得很!如果那个人一辈子没狂过,那可能是他一辈子都很平庸,没有得到过狂的机会。反过来,如果那个人能够狂一辈子,那也实在少见。要知道,优点就是缺点,成功的方法就是失败的方法,明白此理的人,时时都会夹着尾巴。

    于是,老子就以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打比方,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要懂得适可而止。如果一味的狂,一味的盲目蛮干,吃亏的只能是自己。需要注意的是,老子的这几句看似教我们做人,实际上只是下文的引子。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译文为: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译文说得很明白,但也很枯燥,看完之后好像也没什么感觉,总结一下,意思也不过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我们没多少关系。实际上,要是透过文字义,就会发现,这一段说的就是我们人人逃脱不了的因缘、因果、业力!当然,这三个东西其实是一个东西。

    学佛人都信因果,但几乎都是盲信、瞎信。为了曾经伤害过某个动物,或者拿过别人什么物件,或者有过什么男女之事,或者打过谁、骂过谁,总之都是一些我们常人在生活中容易犯的小错误。他们为了这些所谓的业力,在那里不停地忏悔,以至于把忏悔当成了生活,而实际上却不懂该怎么忏悔。

    其实,相上的业是有形的,往往说大不算大,比如我打断了别人一只手,即使因缘具足,因果现前需要受报,也不过受肉体伤而已。当然,我这么说不是鼓励大家去打斗,而是跟造大业相比,这类业只算毛毛雨。

    真正的造大业往往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的。比如妄议、妄传佛法、道法,因为我们往别人阿赖耶识里面灌输了错误的东西,叫人家不知道要受多少辈子的错误影响。现在为什么90%以上的学佛修道人学的都是错误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过去世就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了错误的种子,以至于今生只能去相应邪师,而这一相应又继续加大恶业,恶性循环的结果,往往就堕落到三恶道去了。这种无形的业是不是非常可怕!

    所以,要说现在绝大多数人学佛修道是在造大业,一点也不为过,而他们自己还以佛子自居,害己害人,还以为有功德,我想想都发抖!这些话我本来不想说,因为说出来往往打击面太大,反过来对自己不利。但是,想想众多无明众生的苦,又忍不住说出来了。

    谁都知道起心动念都是业,却不知道为什么?告诉大家吧,当我跟证悟者谈论的时候,只要我溜出了自性家园,哪怕我说的话理上再正确,传到他身上就像针、像刀一样扎他,他就知道我又“跑”了。反过来,只要呆在自性家园,天南海北的说都不会伤害他。

    那么,我们是不是整天妄想不断?而且,我们动的那些妄想里面有多少是善的?有多少是离了贪嗔痴慢疑的?知道吗?所有的这些念头全部以业力的形式储存在宇宙空间的,因缘成熟时,全部会返回到自己身上,一点也不会落下,可怕不!

    我们很多学佛人很重视消业,只要是消业的方法,都努力去实行,这当然值得赞叹。但问题是,单位时间内造的业往往比消的业还多,而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这修行怎么可能提升呢?只能越修越愚痴!修行的关键就是自己的“心”,我们要时时看住自己的心,别让它跑了,更别让它跑去干了坏事、造了恶业!否则,从形式上再怎么苦修都是做做样子。

    再者,现在如果问大家是愿意“同于道”还是“同于失”,恐怕连傻子都知道要“同于道”,问题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要得什么样的果,就必须造什么样的因。所以,要“同于道”就必须悟道、明道。至少在悟道之前要能够走正确的修行路,否则,如果越修行造业越多,不修行也罢!

    最后还有一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我把它删掉了,因为放在这里不搭界,何况在十七章已经出现过了,放在那里很好。《道德经》的版本太多,其实,很多同义词换来换去是无所谓的,或者多些“之乎者也”也无所谓,正如六祖慧能说“诸佛妙理,不关文字”。

    我们要是真能抓住《道德经》的核心,哪个版本都不影响学习。然而,某些字是坚决不能变的,因为变一个字就把全部的意思搞错了。所以,对于那些特别的字,我也会特别的强调。我们确实要尊重经典,甚至要把它当恩师供养,但不要愚忠。

    此外,学术界认为这一章是告诫统治者的,其实,老子就根本没有把统治者放在眼里,因为在老子眼里,统治者和平民是完全平等的,都是众生而已。

    在学术界的解说中,“统治者”一词出现得特别多,其实反照的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把自己定位为参政议政者了,甚至想借“统治者”发现实社会的牢骚。这显然是失落的文人骚客的表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道”解“道”, 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第23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wx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