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加了一个班的语文课,年龄大了,确实不比以前,感觉力不从心。周末了,我可以歇歇了。不知道孩子们累不累?
去理发店染发,听到有人在说学生作业打卡的事;回家遇到邻居,说到幼儿园手工画画还要阅读打卡;为了过“六一”天都黑了还在学校练节目……想想现在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这么卷,这么累了。
前天早上叫起沫沫,他睡眼朦胧,嘴里叨咕着什么,我没听清,再问一遍,他说他想去放牛。我说你以为放牛是件很惬意的事吗?他说,至少不用做那么多的题。我语塞。学习尚好的沫沫都苦于做题,那些学困生得有多么痛苦。
可我心里想着孩子们压力太大,行动上又恶狠狠地一天在折磨学困生,想想自己实在可恨,可矛盾之处也在这儿,不管,能行吗?
为什么不行?班上有个新转来的学生,六个单韵母写不下来,一考试就是个位数,可干起活来比谁都麻利,听家长说,他拿起改锥钳子有板有眼,可就是学习不灵。三年级的一个同学,几句话就能把老师套路进去,球场上比其他同学都灵活,同样考试也是个位数。六年级的一个女生,老师说只要不谈学习,其他班上的事,她都能干的有声有色,一谈学习就不友好了。
为什么非得逼他们考高分?因为学习差,被老师嫌弃,同学排斥,最终这些孩子要么越来越厌恶学习,要么没有自信永远唯唯诺诺,要么心里出问题内向抑郁。当然,还有一部分永远调皮捣蛋、乐观潇洒。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更是千差万别,一定得拿成绩来衡量学生吗?这是教育的无能还是悲哀?
先不说学困生,大多数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家长逼,老师逼,画画唱歌,手工,阅读,琴棋书画样样都得会,孩子不会家长帮着也得会。学校学完家里学,家里学完周末还得送去兴趣班学。这样逼出来的孩子,有多少是因为需要而自己主动愿意学习的呢?这样一个全民逼着学习的社会,怎么会健康呢?
想想我们小时候,农忙时节有农忙假,村里唱戏早上上课下午放假,冬天天冷吃饱喝足八点多才往学校走,更别说学校里上天入地地玩,家里也收不进家门地疯。我们有童年,看见过天,接触过地,现在的孩子只有学习,装在笼里的人。
最近读李娟的作品,完全被她的文字所吸引,心里想着她怎么那么会写,怎么有那么多的故事,怎么有那么豁达的胸襟。可李娟却是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她说她不喜欢学习,很难理解其他同学没日没夜的卷,就为了“考大学”这件事。当然,辍学还有家里困难的原因。但她四十不到,各种文学奖都拿遍。如果非要拿成败论人生的话,她的人生难道不成功?
当然,这是个例。人是得从小好好学习,从古至今,学习永远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要如此卷,卷得都成了一种社会病。在所有民族中,其他少数民族生活得都要比汉族困难艰苦得多,可哪个民族却都比汉族过得快乐惬意。我们这个民族,实在是太卷了。
每个人都会被“困住”。有人困于疾病,有人困于贫穷,有人困于繁忙的工作或者空虚的生活。但我们大多数人困于当下的焦虑、未来的迷茫、群体的攀比、金钱的欲望。一代欲求不满,便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看似是为孩子着想,实则是自己内心的映射。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曾经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当下,我们是不也该发出如此的呼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