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踏入了职场,过不了8年(正好一般是在30而立的年龄),就会常常心里想起一个熟悉的词:职场危机。在一个公司或者同一个岗位做了8年了,但是如果还是职位没有上去,再看看进来公司3年的人,和自己的工作经验差别也不大了,心里就会担心:自己还能升职吗?都30了……
而那些在公司或者同一个岗位做到了40岁的人呢,就是面临我们在新闻上经常听说的一个词“中年职场危机”,如果职位已经好几年没有升过了,再能升职的机会已经很少了,而看看公司里升职较快的30---35岁的少壮派,免不得担心自己的职位权力逐渐被他们所蚕食。
而且以上2个人群(30岁还不是经理职位的,40岁还不是在升职趋势上的),如果选择跳槽,30岁没有做过经理的直接跳出去做经理,可能性很小——其他公司都愿意录用同样年纪但是以前做过经理的;40岁职位已经停滞几年了的,再谋求涨薪50%,可能性也小——其他公司都更愿意用少30%的薪水雇佣35岁的少壮派经理。
以上的大多数这个2个年纪层的人的困境:30岁的人要结婚生子了,但是还不是经理;40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但还没进入职位快车道和薪水快车道,当真只能这样吗?其实,在我看来,所谓的职场危机其实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思路上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以上这些社会现象,反复提到的“职场危机”,好像都是只要到了30,或者40就应该进入职位和薪水快车道一样,这种思路,就好像是:只要一个人处于流感流行的环境了,就要求这个人不能得流感,得了就是危机一样,其实只要这个人免疫力不强,得流感才是正常的。这个人得不得流感,最关键的在于他自己的免疫力。所谓的职场危机,关键也在于自己的内功。有了内功,就不会有职场危机,没有内功,职场危机迟早来临。
一个刚大学毕业的人,只要在一个岗位上(比如销售,HR,财务等岗位)工作了5年,他的职场经验和工作能力,和一个在同一岗位工作了15年的人,差别也不大了。而年纪越大,个人越是期望薪水越多的,但是对于老板而言,年纪越来越大的人如果能力和少壮派差别不大,薪水越要比少壮派多一倍,那自然不同意的。如下我自己画的示意图(大多数人的情况):
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呢,如果自己的能力随着年纪的增长,并不是只比工作了5年的人好一些,而是直线上升的呢?那么自己的薪水比其他人高2倍,高3倍,甚至高10倍,不是就很正常了吗?
按照逻辑来讲,我们现在大多数大学毕业的人,做的都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既然是脑力,那么智慧是可以年纪越大越积累的,所以自己的能力是能够比年轻人大很多的。那么这个曲线就应该如下:
但是为什么现实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越老,越是说糊涂话,越是眼界固守他的经验呢?为什么现实中,我们发现大多数40---50岁的职场老人,并不比自己厉害呢?这就是我所的内功的问题。
跨年龄尺度来看,大多数比自己年纪大的人,他们是怎么提升自己的呢?除了参加公司的培训班,并没有自己去提升自己,工作的内容都是熟悉得很的,并不需要什么突破。
同一个年龄层来看,大多数和自己一样大的人,他们是怎么提升自己的呢?并没有,下班后刷手机,看肥皂剧,是大多数人的状态。
既然是这样的状态,凭什么认为自己的能力会随着年纪的增大,会越来越厉害呢?凭什么认为自己的职位和薪水能每年上一个台阶呢?
年纪增长了,但是自己的内功并没有增长,发生职场危机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年纪增长了,内功也相应增长了,自己的智慧是越来越高的,老板可是很愿意重用这样的人才的。
如果我们的思路调整过来,是这么想问题,就不会有职场危机的担心了:
我的内功每年都在大幅提升吗?
我们想象一下,像商鞅、诸葛亮、马云、雷军这样的人,他的内功是一年比一年高,智慧是一年比一年高,老板会不重用他?老板会觉得他的薪水是35岁的人的100倍是不合理的?他如果40岁离职,是各个大老板花万金去登门求他出山,还是他需要通过猎头去找工作?
而内功的提升就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谓“功夫在诗外”,诗写的好的人,当他的文学水平到了一个水平后,需要的是去游览各地,去和侠士喝酒,去和百姓交往,去寻访隐士……
自己的内功也是一样,在自己岗位的能力到达一定水平后,就需要去开拓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世界格局,经济史,科技发展,各国历史……只有这样立体的知识构架,才能让自己的内功从一个二维平面,变成一个三维立体。如果固守自己的岗位(销售,HR,财务等等),再怎么提升自己,也只是在二维平面把自己的面积画的更大而已,当遇到一个三维的人的时候,是一定会被PK下去的,就类似一个是通过猎头来举荐自己,一个是老板带万金来登门请你出山,等级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三体》中那种,多维世界对低维世界的战争。所以,不要担心所谓的职场危机,思路要变成这个:我的内功在每年上一个台阶吗?
感谢您对微信公众号:米知山 的关注,
让我们共同学习、提升,朝着自己的目标潜行。
【最新文章都发布在公众号,每周2篇,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