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在这与大家一起充实的学习两天,聆听了全县20位来自不同学校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单元作业说课,因为一开始不知道有这个交流的环节,所以我们没有做什么精心准备,稿子就是刚刚边听几位评委边汇总的,等下可能会胡言乱语说的比较啰嗦,希望大家见谅,接下来我将代表我们评委组和大家交流一下听课的感受:
第一次举行大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比赛, 也就是改变传统思维,让老师有系统思维,立足单元整体教学。而作业作为教学延伸的一部分,理应遵从单元整体设计,大概念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因而作业设计也应以大概念为目标。
20节课听下来,大家的说课结构是精彩纷呈的,所以老师的作业设计都能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以及紧扣课后习题,明确教学重难点来安排,将本单元的作业分成低阶、中阶、高阶几个维度进行布置,体现了作业分层的要求。
特别是此次比赛新增了较多的综合性学习说题,这是对于以前比赛中普通课文,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等主题上的一大突破。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我们的新课标也增设综合性学习,因为这种沟通,和超越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令我们印象很深的是肖春花老师,她的设计不仅能紧扣主题,围绕“体会现代诗的特点”的单元训练重点进行低阶字词、中阶阅读、高阶实践,也就是制作诗集的实践作业,而且在仿写训练设计中,还能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按需得到不同方面的训练,从而达到素养能力的提高,并且后期还有反馈与让学生展示,为实践之星颁奖仪式,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胡继芳老师也是如此,在《遨游汉子王国》综合性活动中,以低阶感受趣味、中阶了解方法、高阶开展活动的作业设计等等,与前后年级知识紧密结合,层层递进,通过练习,有效的设计并布置长作业的探索,有效突破了单元教学重难点。
在作业批改反馈方面,老师们能做到分层布置,也有分层批改,作业形式多样,大部分都能将“全批全改”要求分两步走,“全解”分好四步走,充分发挥小组长和同桌的互检作用,在作业批改中,做出初级的评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学生先圈出错误之处,随后再由老师做出终极评判,即由老师看作业整体书写、看学生的初级评判是否有偏差、给钩或给叉,并由老师给出终极评判的等级和评语。
当然,在作业设计说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如有老师选的主题是阅读策略,如三年级是预测,我记得省教研员徐承芸老师曾在培训中强调过,预测单元可不做预习要求,生字词可随文识字或者单元整体识记,但赛课的老师还是有这部分的分课预习要求。
部分老师对低中高阶三个维度的作业进行分层练习表述不够明确,是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要完成或者都能完成这三个层次的练习呢?有很大一部分老师遗漏了这一点。
“全解(讲评)四步走”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做终极评判(看整体书写,卷面;看学生的初级评判是否有偏差;给钩或给差;给出作业等级、评语),但我们发现王颖慧、王远梅、李君婷、谭新福几位老师均提到在批改作业时课“一支红笔+一个小组”,,直接将批改和等级评定的权利都给了A层次的学生,给出A、B、C三个等级,这显然是不符合常规要求的。
同样的不管哪个年级都有同桌互批这个环节,我们不禁有了疑问,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还没达到这个高度,特别是一年级的口语交际练习,大部分学生应该暂时没有这个判断这个主观题的答案吧。
当然,大家的说课内容是非常完整,但好像放在任何一个年级都可以适应,几乎就是换汤不换药。我想,我们不管在设计题目还是在学情分析中,是不是都应该切实从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出发,细化到实际的可操作的活动中去,才能切实让学生的能力真正有所提升呢。
又比如有的老师设计了亲子作业,回家后把所学内容讲给家长听,而同步的批改形式却是同桌互评,这样的批改方式明显与布置内容相矛盾,不合理的。
语文常规中明确作业以《延时作业辅导》为主,以点带面,从作业本和《新课程》对这类题目挑着巩固练习,空白作业本按需补充,而王艳、吉红,林红兰等老师在分层作业中把《延时辅导》选做是不合理的,在郑婧老师的说题中提到低阶作业的作业来源:参考资料以课本字词、《53天天练》为主,高阶作业作业来源:参考《新征程》,不知道是老师想问这两本教辅作业应该不是对整个班级的要求吧?
再比如在作业分层安排上,有些老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A层次同学免做《延时课外辅导》作业,这与我们县教学常规要求延时辅导习题全解全批也是相悖的。
最后再交流一点小提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作业以单课字词抄写和题本训练为主,内容杂、数量多,效率低。在2021年7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可见,传统作业设计向精简高效的作业设计转变是大势所趋, “双减”之下,老师更应该注意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并及时跟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更能真正关注学生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们评委组老师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