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大转一起逛街。
大转最近手头紧,为了买房已经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挥霍,逛街就成了一件略显尴尬的事情。
一天下来,我收获颇丰,大转什么也没买,看起来有点无精打采。
晚上临睡前,转发来消息,说自己很不适应这种没钱的日子。
有钱了就狂花,没钱就局促。
请让感受自由流动—你爱钱吗?
最近在读武志红的《身体知道答案》。
让我对自己与金钱的关系有了一些思考。
我和转很像,都不会理财,更没有规划。
如果要我对着钱这个事物说话,我可能会说:“我喜欢你,却只敢偷偷喜欢你,并且表面上还要装作厌恶你。”
这种感觉像是深藏了很久,越压抑越强烈,却又不敢承认,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爱财之人。
其实有钱了就很欣喜,很激动,会胡乱买些什么就算没用。
同时对钱又有一些蔑视,有些视钱财如粪土。看不起嗜钱如命的拜金物质女。
试想钱本身要是知道我这样对她,她会不会靠近我呢?
武志红讲到:我们对需要有一种矛盾态度,这可以概括成两个声音:我有需要,我有罪。
因为觉得有需要,我们会将自己的种种需要阉割掉。然而,需要、欲望与感受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只是简单地将需要阉割掉时,我们只是在心中筑了很多大坝,不让需要很好地流动。这样做时,需要其实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被压抑,并且一定会通过种种方式进行表达,而这种表达还一定伴随着一种触感——这样做是有罪的。
心理学上说,我们现在的行为习惯都是在重复童年的模式。
转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次小小的转看到同学的爸爸给同学买了一套精美的图书很是羡慕,跑回家兴奋地跟爸爸说起,爸爸却一脸不耐烦冷冷的甩出几十块钱,让她自己去买。
转一边说一边红了眼眶。
当年那个小姑娘一定是委屈极了,看到爸爸的冷漠态度一定觉得自己要东西是很羞耻的。钱拿到了,却多了一份屈辱感。觉得自己做了错事,爸爸才会如此对待,觉得自己就是不配得到想要的东西。
对于物质的欲望也就是在那时候有些扭曲了吧。
看到转就像看到我自己。
我自小也是从来不敢要这要那,总是眼巴巴的看着喜欢的东西不敢奢望,默不作声。
想要却不敢,被压抑的却注定不会消失,它暗流涌动,愈演愈烈。
这样的“想要不敢要”发展到我生活的诸多方面,大学选专业,我选择的是有前景而不是我喜欢的专业。找工作,选择的是父母喜欢的,也不是我喜欢的。就连生孩子,我都在考虑别人的想法,而没问过自己想要不想要。那种日子常常让人觉得焦灼无趣。因为围绕别人的感受做事注定会迷失阵脚。
后来我明白了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我的生活仿佛射进一道光,我体察着自己的细小感受,看见他并如他所是。一点一滴的幸福感袭击了我,我勇敢的做着自己喜欢别人却不看好的事,有些不安又有些窃喜。但日子终于有了颜色。你能体会吗?那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大转一开始对钱的需求感到不安,当她不断沿着线索向内看,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原来不是因为钱,是因为爱。
爱的匮乏让她不敢伸手提要求,对钱又爱又恨。钱是欲望,欲望本不是罪恶,是因压抑变得黑暗。
所以,无论如何,流动感都是值得追求的。不压抑自己的欲望,尽情体验事物的两端,才会得出真正想要的结果,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请让感受自由流动,你爱钱吗?是的,我爱钱。
网友评论
因为觉得有需要,我们会将自己的种种需要阉割掉。然而,需要、欲望与感受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只是简单地将需要阉割掉时,我们只是在心中筑了很多大坝,不让需要很好地流动。这样做时,需要其实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被压抑,并且一定会通过种种方式进行表达,而这种表达还一定伴随着一种触感——这样做是有罪的。